寄毛都官
寄问副车毛国镇,别来风味久如何。
蓬莱阁上谁同饮,宛委山前几番歌。
应向兰亭摛彩笔,曾教西子画清蛾。
若还问我今何似,比著前春醉更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问毛国镇同学,离别后的日子你还好吗?在蓬莱阁还有谁陪伴你一起畅饮,宛委山前又有多少次高歌。你应该像在兰亭一样挥动你的笔,就像在西子湖畔作画一样美丽动人。如果要问我现在是什么样子,那可比之前的春天喝得还要多。
去完善
释义
1. 寄问:寄信问候。
2. 副车:古代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乘,这里借指地方官员。
3. 毛国镇:名字,即毛都官。
4. 风味:意指生活状况。
5. 蓬莱阁:古代楼阁名,这里借指蓬莱仙境般的美丽景色。
6. 宛委山:古地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面。
7. 西子: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别称。
8. 清蛾:眉毛,这里比喻美人的眉目。
9. 兰亭:中国古代著名风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下,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等文人墨客在此雅集挥毫。
10. 摛(chī):舒展,铺开。
11. 彩笔:毛笔的美称,代指书法或绘画。
12. 若还问:如果还问到。
13. 前春:去年的春天。
14. 醉多:喝得多,形容生活愉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首联询问友人别后近况如何,如同生活中的寻常对话。颔联和颈联分别描述了友人曾经的雅集盛况和他曾经的风采,以景色和往事为载体,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尾联则以自我形象描绘,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昔日时光的留恋。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毛都官》这首古诗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张伯玉之手。张伯玉生活于公元987年至1034年之间,他在世时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员,致力于治理政务、推动地方发展。然而,在晚年时期,张伯玉因为与权臣间的矛盾而遭受排挤,被贬至地方担任闲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玉逐渐对官场产生了厌倦之情,转而投向诗词创作。
这一时期,宋朝的官僚体制日渐腐败,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普遍抱有忧虑和不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伯玉开始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并将这些思考融入到了诗词之中。
《寄毛都官》这首诗,以寄给朋友的信件形式,展现了张伯玉对于人生际遇的思考。诗中将朋友比作高人隐士,期望远离世俗纷扰,保持清白高洁的品质。这种思想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的警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