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稽山

标题包含
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稽山何等巍峨,稳稳矗立在东南一隅。 群山如同朝圣者一样汇聚而来, 万壑之水蜿蜒流淌。 从前大禹降临此处,审视着天下的书籍。 诸侯们纷纷赶来,就像群鹿追逐游鱼。 只有防风氏鲁莽强悍,姗姗来迟脚步不稳。 天子的威严不能容忍,他把破碎的骨头填满大车。 直到今天,依然看到那荒凉的遗址藏匿在角落。 从此让千秋万世之后的人们明白,对君王的无礼应当受到惩罚。 我们终于明白了圣人治国的心意,他的赏罚之道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去完善
释义
《会稽山》: 这是一首描绘会稽山的古诗,会稽山位于今中国浙江省中部地区。 1.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描述会稽山的高大雄伟,位于中国的东南部。 2.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形容群山围绕,水流蜿蜒曲折的景象。 3.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指从前大禹曾来到此处,整理记录天下的知识。 4.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描述诸侯们纷纷前来朝拜,像群鸭争先恐后地朝见君主。 5.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指防风氏是个傲慢自大的人,最后到来时行动迟缓。 6.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表示天子的威严不能轻视,防风氏最终因犯错而被惩罚。 7.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指直到今天,防风氏的骸骨依然躺在阴暗的角落里。 8.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表示从那时起,后世的人们都对天子充满敬意,没有敢有反叛之心。 9.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赞美圣人的智慧,他们通过赏罚分明来制定治理国家的策略。
去完善
赏析
《会稽山》是张伯玉的一首古诗,以会稽山的景色为引,通过讲述大禹时期的故事,描绘出一幅诸侯朝觐的场景。诗人借以传达了圣人的智慧与威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稽山》是宋代诗人张伯玉创作的一首描绘会稽山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张伯玉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长大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他也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使他产生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较为复杂。当时,宋朝正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疆土被分割,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伯玉创作了这首描绘会稽山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会稽山的美丽景色,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传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