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溪郑中舍官满还京
郑宰金闺彦,年来解绂归。
囊装轻剑在,场屋故人稀。
水馆酒初罢,霜江颿欲飞。
无烦重回首,行矣近天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位是郑姓宰辅的金榜学士,近年来解下官印回归故乡。
他剑囊轻轻仍在,但科举考场的老朋友已经稀少难觅。
在水边的宴会刚刚结束,霜降时节的江边帆船将要启航。
不需回头再寻往事,因为即将靠近人生巅峰的天边曙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溪:古县名,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
2. 郑中舍:郑姓的中舍人,中舍人为古代官职,此指郑某的官职。
3. 金闺彦:形容有才学的人,这里指的是郑某。
4. 绂(fú):指绶带,古代官员的官印一般都系有绶带。
5. 囊装轻剑在:比喻携带武器,准备继续为朝廷效力。
6. 场屋:科举考场。
7. 故人稀:表示考试后的朋友已经散去。
8. 水馆:宾馆。
9. 霜江颿(fān):江上的船帆。
10. 天晖:太阳的光辉,这里比喻皇帝。
11. 行矣:表示离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清溪郑中舍官满还京》,作者是宋代诗人张伯玉。诗中的“郑中舍”是指清溪县的县令郑君,他即将结束任期,返回京城。首联描述了郑宰这位京城里的才子,经过几年的外任即将回到故乡;颔联表达了他的衣锦还乡,虽然随身物品不多,但依旧表现出他的潇洒风度;颈联描绘了宴席刚刚结束,友人挥别,而郑宰即将踏上征程的场景;尾联祝愿他无须回头,前程如阳光般灿烂辉煌。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又展现了宋代官场的生活画面,同时也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清溪郑中舍官满还京》是宋代诗人张伯玉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即宋朝时期。
在宋初,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许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在这个背景下,张伯玉的友人郑中舍,可能也是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现在任期已满,即将返回京城。
在这期间,北宋经历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的兴盛以及对外交流的广泛。然而在政治上,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送别友人的张弼玉,既为友人的升迁而高兴,又为他将要面对的复杂政治局面感到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