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小小墓

标题包含
苏小小墓
小小仙踪去不还,空标遗冢落人间。 钱塘门地家何地,回首临平隔断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小的神仙踪迹已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人间的墓碑。钱塘门地区的家园在哪里呢?回头望去,临平地区已被山峰阻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苏小小:南齐时的钱塘名妓。 2. 张伯玉:南宋文人。 3. 仙踪:指苏小小的行踪。 4. 不还:形容苏小小离世后的虚无飘渺。 5. 空标遗冢:指仅有坟墓留存于世。 6. 钱塘:现在的浙江杭州。 7. 家门何处:表示苏小小的故居难寻。 8. 临平:现在的杭州市余杭区。
去完善
赏析
《苏小小墓》描绘了诗人对苏小小这位古代美女的哀思与怀念之情。诗中“小小仙踪去不还”一句以仙踪喻指苏小小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惋惜;“空标遗冢落人间”则说明了苏小小的墓地已经成为后人凭吊的地方。而后两句“钱塘门地家何地,回首临平隔断山”则以地理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苏小小身世的感慨和叹息。全诗抒情委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同情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小小墓》是宋代诗人张伯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杭州西湖畔的苏小小墓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古代美人的悼念之情。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徽宗时期(公元1100年-1126年)。 在这个时期,张伯玉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经历了北宋晚期政治的动荡和民间的风俗变迁。他游历江南名胜古迹,目睹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和众多文人墨客的风采。与此同时,他还关注着当时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矛盾,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等。 北宋末年,西湖周边的景致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其中就包括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歌伎,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死后葬于杭州西湖畔。她的墓地成为了后世人凭吊的对象,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遐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玉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写下了这首《苏小小墓》,以此表达对这位古代美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苏小小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