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一首

标题包含
诗一首
令狐太守好权奇,画楼新建月波晖。 风光似逐水仙去,物色如从云汉归。 春澹瀛洲浮海曲,涛惊渤澥起天围。 从今便作月波唱,醉拍姮娥金缕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令狐太守非常好地运用他的奇才,装饰华美的楼宇在月光下显得分外光辉。 风景如同追随水仙花的脚步远去,而景色又如同从天河降临人间。 春天的海边宁静美好,波涛汹涌如同天空的包围。 从今天开始就要成为月亮的歌者,陶醉在嫦娥的金丝衣裳中。
去完善
释义
令狐太守:令狐,复姓;太守,古代地方长官名。好权奇,意为善于权谋出奇制胜。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月波晖:月光与水波的辉映。 物色:景色。 云汉:天河。 春澹:春天的恬淡。 瀛洲:传说中的神山,这里指美丽的水边风景。 海曲:海的曲折处,这里指海边。 涛惊渤澥:涛声惊天动地,渤澥,大海。 天围:天的四周,指广阔无边的天地。 月波唱:歌颂月波的美妙歌声。 醉拍姮娥:喝醉后手舞足蹈。 金缕衣:金色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诗一首》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联以“令狐太守”和“画楼新建”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华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主人公之间的亲密关系。颔联通过描述水仙、云汉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颈联通过对“春澹瀛洲”和“涛惊渤澥”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尾联则以“月波唱”和“醉拍姮娥金缕衣”结束,既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是宋代诗人张伯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9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张伯玉是当时的进士,历任地方官吏,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他的任期内,他关心民生,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 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外患频繁、战乱不断。由于战乱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玉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爱。他在诗歌中描绘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张伯玉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和民众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