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睦州丁郎中
雨后桐江木叶稀,坐棠无事枕闲欹。
扁舟几认严君钓,古壁多逢沈令诗。
夜静好当轮省宿,晓寒堪忆趁朝时。
山城寂寞郎官贵,想对秋风动所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桐江河边的树木叶子稀疏。在河边的棠树下无所事事地坐着,头枕着悠闲地靠在椅子上。眼前的河流中,几艘小船似乎被误认为是严先生钓鱼的地方;而古老的墙壁上,又发现了许多沈令的诗句。晚上,夜色宁静,正适合沿着河边回家休息;清晨的寒冷让人想起在朝廷办公的日子。在这寂寥的山城中,官员们都显得高贵无比;面对秋风,思绪万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睦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
2. 丁郎中:即丁某,此处可能是指丁姓的郎官,职务类似于今中级官员。
3. 张伯玉:北宋诗人,浙江瑞安人。
4. 桐江:古代江水名,流经浙江境内。
5. 木叶稀:树叶稀少,意指秋季。
6. 坐棠:指的是唐代官员冯公弼在棠阴为民断案的故事,此处形容官员公正无私。
7.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8. 枕闲欹:斜靠枕头,形容闲适的生活状态。
9. 扁舟:小船。
10. 严君:严子陵,东汉隐士,曾为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后因不愿为官而退居江湖。
11. 古壁:古老的墙壁,这里可能指古迹。
12. 沈令:古人称县令为“令”,此处可能指某位曾经担任过睦州县令的文人。
13. 夜静:夜晚安静的时候。
14. 当轮省宿:轮流在省城住宿。
15. 晓寒:清晨寒冷的感觉。
16. 趁朝时:赶往朝廷的时候。
17. 山城:山区城市。
18. 郎官:此处可能指丁郎中。
19. 动所思:引发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秋雨后的桐江美景。首联“雨后桐江木叶稀,坐棠无事枕闲欹”,描述了在一场秋雨后,桐江的树木叶子稀疏,诗人悠闲地坐在棠树旁,悠然自得。颔联“扁舟几认严君钓,古壁多逢沈令诗”,写诗人乘坐的小舟好像辨认出严光的垂钓,古壁上还能看到沈约的诗句,表达了对古人高洁品质的敬仰。颈联“夜静好当轮省宿,晓寒堪忆趁朝时”,表现了诗人夜间的安静可以让他更好地思考问题,早晨的寒冷使他回忆起朝会时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尾联“山城寂寞郎官贵,想对秋风动所思”,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山城,却仍为国家和百姓担忧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既展现了秋日桐江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睦州丁郎中》是宋代诗人张伯玉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具体年份尚不可考。当时正值北宋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伯玉本人亦颇有些人生际遇。他年轻时曾任官职,因直言敢谏,受到当权者的打压,后被贬谪出京。晚年时,他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但始终未得到重用,一生郁郁不得志。然而,正是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等原因,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民生疾苦愈发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伯玉选择以诗歌来反映现实,抒发胸臆。他在《送睦州丁郎中》一诗中,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景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廷无能、民生多艰的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