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花赵提刑

标题包含
送花赵提刑
蓬莱阁上牡丹开,尽日凭栏望外台。 不敢登门谒樽酒,且教山仆送花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蓬莱阁上的牡丹盛开时,我整日倚靠栏杆远望外面的大海。由于一些原因,我不能亲自上门拜访并献上美酒,于是请山中仆人替我送上这些花朵作为替代。
去完善
释义
1. 蓬莱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借指美好的地方。 2. 牡丹:一种美丽的植物,这里借指富贵荣华的象征。 3. 凭栏:靠着栏杆,表示站在高处远眺的姿态。 4. 望外台:看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5. 不敢登门谒樽酒:不敢去拜访尊贵的客人。 6. 山仆:山野之人,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词。 7. 送花:将花送给别人,表达美好的祝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花的盛开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蓬莱阁上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提刑赵公的热情和尊敬,以及对他们的期盼与向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首句“蓬莱阁上牡丹开”,诗人以盛开的牡丹作为引子,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寓意着繁荣昌盛的气象。次句“尽日凭栏望外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三句“不敢登门谒樽酒”,诗人以谦虚的口吻表示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同时又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尾句“且教山仆送花来”,诗人巧妙地运用花作为象征,表达出自己渴望与友人分享美好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逊有礼的品质。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花赵提刑》是南宋诗人张伯玉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即南宋绍兴十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求和,对内则实行所谓的“更化”政策,以求加强中央集权。 诗人张伯玉(1092-1165),字公达,号洹水居士,是南宋初年的名臣、文人。他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后来因与秦桧不和而辞官归隐。在诗人的生平中,这一阶段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期。尽管处于官场挫折的境地,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保持高尚的情操。 在这首诗中,张伯玉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描绘了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他用生动的花卉形象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也体现了他对朋友间真挚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