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官新定却寄并州通判王几道
新定与并门,天南天北人。
扁舟江外客,别乘塞垣身。
朔马惊鸣橐,秋鲈上钓纶。
何时叙离阔,把酒碧嵩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修订的门类和天地南北的人。
小船在江外的客人,另外有边陲之地的身份。
北方的战马吃惊地发出声音,秋天的鲈鱼上钩了。
什么时候可以谈离别和相聚,举杯共饮那碧绿如春的嵩山酒呢?
去完善
释义
新定:今浙江省宁波市。
并门:指山西太原。
扁舟:小船。
江外客:指在外地做官的人。
别乘:古代官员在任期内更换其他职务。
塞垣:边关,这里指山西。
朔马:北方的战马。
惊鸣橐:形容战马受到惊吓而嘶鸣。
秋鲈:秋天的鲈鱼。
上钓纶:用钓鱼的丝线捕捉鲈鱼。
离阔:离别时的感慨。
碧嵩春:碧绿的嵩山春色,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任职的新定地区与远在北方的并州之间遥远的距离。诗人以扁舟为比喻,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描述了北方地区战马的警觉和鲈鱼的鲜活,暗示着两地不同的环境和风俗。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再与友人相聚,共同畅饮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感强,展现了诗人在远方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之官新定却寄并州通判王几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1127年。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有机会进入官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诗人张伯玉便是在这一时期走上了仕途,担任过地方官员。
在张伯玉任职期间,他遇到了许多人生际遇和挑战。一方面,他要处理政务,关心民生疾苦;另一方面,他还要应对官场上的争权夺利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使他感受到了现实世界的无情和无奈。然而,诗人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寻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的途径。
此外,那个时期的北宋社会也充满了变革与挑战。在外部,周边国家时常侵扰边境,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在内部,宦官、权臣干政现象严重,政治腐败加剧。面对这样的时局,诗人张伯玉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出一份力,为人民谋福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玉写下了这首寄给好友王几道的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信念的坚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份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领略到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和历史底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