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夏同孝叔游普光寺

标题包含
初夏同孝叔游普光寺
鱼跳莲叶青钱小,雪压花枝玉燕参。 细草使轓瞻鹿扰,微风池果落鶑含。 满瓯春茗浮仙露,一点尖峰滴翠岚。 却逐归舟更多景,晚来雌霓挂寒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伯玉(1003年-1082年),字公达,号浮休居士,晚年自号“西溪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浙江金华人。 张伯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鱼跃于荷叶上,犹如绿色的小钱;积雪压在花枝上,如玉燕般优雅。细嫩的草让人想起鹿群在草地上的喧闹,微风拂过,池中的果实与黄莺共舞。茶杯里的春天如神仙露水般美好,山峰上的一点绿意令人陶醉。随船回归,风景独好;傍晚时分,双虹倒挂,映照在寒冷的潭水中。
去完善
释义
1. 初夏:指春天的末尾到夏天的初期这段时间。 2. 孝叔:诗人朋友的字或号。 3. 普光寺:寺庙名称,位于中国某地。 4. 鱼跳莲叶:形容鱼儿在荷叶间跳跃的样子。 5. 青钱小:指莲叶的形状像古代的铜钱一样小巧玲珑。 6. 雪压花枝:形容花朵被雪覆盖的情景。 7. 玉燕参:比喻雪压在花枝上的样子,就像玉燕参加典礼一样庄严。 8. 细草使轓:描述细草铺成的道路。 9. 瞻鹿扰:观赏梅花鹿时产生的烦恼。 10. 微风池果:形容微风吹拂下果实掉落池塘的景象。 11. 春茗:春天的茶。 12. 仙露:神仙饮用过的露水,这里用来赞美茶汤的美好。 13. 尖峰:山峰顶端,这里用来形容茶叶的外形。 14. 滴翠岚:形容山峰的绿色。 15. 却逐归舟:沿着水流的方向跟随船只。 16. 雌霓:彩虹的一种,形状弯曲较小。 17. 寒潭:寒冷的水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与友人同游普光寺的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首联通过“鱼跳莲叶”和“雪压花枝”的形象,展现了初夏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则通过对“细草”、“鹿扰”和“微风”、“池果”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颈联通过“满瓯春茗”和“一点尖峰”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尾联则通过对“雌霓挂寒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同孝叔游普光寺》是南宋诗人张伯玉的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张伯玉,字公达,号云壑,江西庐陵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曾历任地方官吏,一生游历各地,勤于政事,具有广泛的人事关系和丰富的阅历。晚年闲居乡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在《初夏同孝叔游普光寺》这首诗中,张伯玉通过与友人在普光寺游览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景。诗句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普光”一词寓意着佛法的智慧之光,反映出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诉求。而诗句中的“客思”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流露出一份淡淡的乡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