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虞卿
东吴王孙归挂冠,玉丝红鲙满雕盘。
狂吟但觉日月久,醉舞不知天地宽。
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捣药橘童寒。
新书近日成多少,且告先生旋借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昊国的王孙已经辞去了官职,餐桌上摆满了精美的食物。他在诗歌中描绘出岁月悠长,忘却了天地间的广阔。山间的花朵在窗外摇曳生姿,孩子们在深夜里搓着药材,橘色的灯光显得寒冷。这位文人最近写了多少新诗呢?让我暂时借来看一下。
去完善
释义
1. 东吴:古代指长江下游的浙江一带,此处泛指江南地区。
2. 王孙:诸侯贵族的子孙,这里用来形容陈氏贵族出身。
3. 挂冠:辞去官职,这里是张氏自称辞官回乡。
4. 玉丝红鲙:玉丝,即细长的鱼;红鲙,新鲜的鱼肉。这里形容丰盛的美食。
5. 狂吟:尽情地吟诗赋词,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6. 醉舞:醉酒起舞,表现出超脱尘世的心态。
7. 小圃:小型的田园,这里指陈氏家中的园林。
8. 山客:隐居山林之人,这里指陈氏本人。
9. 夜窗捣药:形容夜间劳作,辛勤耕耘。
10. 橘童:种植柑橘的儿童,这里指陈氏家中的仆人。
11. 新书:新作的诗文。
12. 先生:对长辈或老师的尊称,这里指陈虞卿。
13. 旋借看:马上借阅,请教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赠陈虞卿》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陈虞卿欢聚之际,共同品味美食、畅谈人生理想的美好时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情。诗歌首联通过“东吴王孙归挂冠”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心境;颔联以“狂吟”和“醉舞”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颈联则以“小圃移花山客瘦”和“夜窗捣药橘童寒”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卷;尾联则透露出诗人在新书即将完成之际,期待向友人请教的心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陈虞卿》是南宋诗人张伯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张伯玉因为直言不讳的个性,屡次遭到贬谪,但他始终坚守着文人的气节。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中晚期,朝政腐败、内忧外患。金国对南宋的侵略不断加剧,国内的农民起义也此起彼伏,而朝廷内部的权臣却争权夺利,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志士纷纷抒发壮志豪情,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伯玉在贬谪期间结识了陈虞卿,两人共同探讨学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就是张伯玉在与陈虞卿交往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张伯玉虽身处逆境,但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