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孝叔游玉泉
石磴松阴一化城,泉源疑透古瑶京。
僧知到耳此根静,客来洗心诸虑清。
星记祥光重璧合,蓝田霁色暮烟生。
潺湲似识君将去,相送出山多别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头台阶旁的松阴下有一座小寺庙,泉水仿佛源自古代的京城。
僧侣们来到此地寻找宁静,而游客前来也能洗涤心灵、忘却忧虑。
天上的星辰与寺庙中的祥光相互辉映,就像碧绿的田地和雨后的天空在傍晚时分呈现出的景象。
流淌的小溪似乎意识到你要离开,于是伴随着离别之情将你送出山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孝叔:指一同游玩的朋友,这里具体指谁需根据作者背景和历史情况得知。
2. 玉泉:具体地点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了解。
3. 石磴:石头台阶。
4.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
5. 一化城:佛教用语,比喻短暂而美好的境地。
6. 泉源:泉水源头。
7. 疑透古瑶京:疑似穿透古老的京城之地。
8. 僧知:僧人知道。
9. 到耳:到达耳边。
10. 此根静:指听到泉声能使人心境宁静。
11. 洗心:清洗心灵。
12. 诸虑清:各种忧虑得以消除。
13. 星记祥光重璧合:形容星辰的吉祥光芒与泉水交相辉映。
14. 蓝田: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这里的景色美丽。
15. 霁色:雨后放晴的天空颜色。
16. 暮烟:傍晚的烟雾。
17.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18. 似识:好像认识。
19. 君将去:你要离开。
20. 相送:互相送别。
21. 多别情:表达了众多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石磴、松阴、化城、泉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幽静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诗人与友人一同游历玉泉,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美好,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通过描述玉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诗的最后,诗人用潺湲的泉水来形容离别之情,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孝叔游玉泉》是北宋著名文人张伯玉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在这个时期,张伯玉身处官场,历任各种官职,颇有建树。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因此在闲暇之余,经常与友人一同游览名山大川,领略自然风光,抒发心中的感慨。
当时,宋朝正处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张伯玉也不例外,他经常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同孝叔游玉泉》便是张伯玉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张伯玉通过对玉泉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句清新脱俗,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