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吾辈年来穷更苦。萧然疑欲乘风举。却讶垂垂丹桂树。何时与。西风借得金如许。前身曾伴姮娥住。不耐吴刚施玉斧。偷得天香浓似雨。人间去。幽芳冷露销残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这代人近年来生活困顿,苦难重重。孤独的心境仿佛要乘风而去。令人惊讶的是,那棵桂花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希望它能够借助西风的力量茁壮成长。它在以前曾经陪伴过嫦娥仙子,但无法忍受吴刚用玉斧砍伐它的痛苦。它从天上偷来浓郁的香气如同雨水般滋润着大地,然后离去。留给人间的是幽静的芬芳和驱散炎炎夏日的那一抹清凉露珠。
去完善
释义
吾辈:指诗人自己以及与他相似的一类人,即文人墨客。
年:岁月。
来:以后。
穷:困厄,不得志。
萧然:寂静无声的样子。
疑欲:疑似想要。
乘风举:乘着风飞翔。
却讶:惊讶地看到。
垂垂:渐渐衰落的样子。
丹桂树:传说中秋天开花的一种桂树,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何时与:什么时候才能。
西风:秋风。
金如许:这么多的金色。
前身:前生,前世。
曾伴:曾经陪伴。
姮娥: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住在月亮上。
不耐:无法忍受。
吴刚: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在月亮上砍桂树的神仙。
施玉斧:使用玉斧砍伐。
偷得:偷偷得到。
天香:天竺国的香气,这里指桂花的香气。
浓似雨:香气浓郁如同细雨。
人间去:离开人间,指死去。
幽芳:清香的花草。
冷露:寒冷的露水。
销残暑:消除残留的暑热。
去完善
赏析
《渔家傲》是宋代词人李祁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词。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先,作者通过“吾辈年来穷更苦”这句词,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困苦和艰难。这里的“年来”指的是过去一年或者更长时间以来,“穷更苦”则是对这种困境的进一步强调。紧接着,作者用“萧然疑欲乘风举”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形象地描绘了在困苦中渴望摆脱困境的心情。
接下来,作者通过“却讶垂垂丹桂树”这句词,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景物。这里的“丹桂树”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垂垂”则表示这些美好事物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作者在感叹生活困苦的同时,也对美好事物的消逝感到惊讶和惋惜。
紧接着,作者通过“西风借得金如许”这句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里的“西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风,也可以理解为时间或者命运。“借得金如许”则是说希望从自然、时间或者命运那里得到更多的金子,也就是更多的美好事物。
随后,作者通过“前身曾伴姮娥住”这句词,将自己比作月亮,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姮娥”是指嫦娥,象征着美好和纯洁。作者认为自己的前世曾经与嫦娥同住,意味着自己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
接着,作者通过“不耐吴刚施玉斧”这句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这里的“吴刚”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他不断砍伐桂树,使得桂树始终不能凋谢。作者认为即使是吴刚的玉斧也不能让丹桂树凋谢,更何况是人间的困苦呢?
最后,作者通过“偷得天香浓似雨”这句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里的“天香”是指桂花的香气,“浓似雨”则是形容桂花的香气浓郁。作者认为这些美好事物就像是天上的香气一样,虽然稀少但却是人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是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词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诗人在此期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人生哲理的佳作。
在这一时期,李祁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墨客,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家庭的熏陶下,李祁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文官,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性格耿直而遭到排挤,被贬至地方担任知州。
在与李祁有关的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时期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谈论国事、品评时政。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文人之间的争斗也逐渐激烈。李祁在这样的环境中,既感受到了朝廷的腐朽,又受到了民间疾苦的触动。这使得他在创作《渔家傲》时,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综上所述,《渔家傲》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包含了李祁的个人人生经历以及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首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