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栖迟客异县,名氏藏丹丘。
希世非夙尚,素餐愧前修。
日耗大仓陈,一饱宽百忧。
眷焉抚平生,信亦无几求。
蒙笼小窗底,图史漫不收。
篝灯揩病眼,昏花乱蚍蜉。
愚儒未忘世,抚事非所谋。
不如遂捐书,卒岁以优游。
怀胶睨昆墟,浊浪排高秋。
知难有明训,吾其老锄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栖迟寓居异地,声誉源自贤良之地。
入世并非我的初衷,靠白饭吃真是愧对前人。
每日消耗陈年粮食,一顿饱腹能解诸多忧愁。
回顾我这半生,确实也没什么太高的追求。
在朦胧的小窗下,书籍与史册都不去理会。
灯光下擦拭病眼,却仍是昏花一片,恍若虫蚁横行。
我这个小儒还未忘记世事,但提起这些事情也不是我所期望的。
还不如干脆抛开这些书本,尽情地度过余生的时光。
心怀壮志凝望辽阔大地,那滚滚浊浪如同深秋的高远。
知道困难重重自有明训,或许我会终老于锄头吧。
去完善
释义
1. 栖迟:指居留或隐退。这里可能化用“栖息”一词,表示暂时停留、隐居。
2. 客异县:异县即异地、他乡。这句话意思是远离故乡居住在别的地方。
3. 名氏藏丹丘:丹丘是一个神话中的神仙之地,这里可能是借指自己的居所或者隐居之处。
4. 希世非夙尚:这句可以理解为对世俗名利并无过多追求。
5. 素餐愧前修:素餐指的是无功而食。前修是古人对已故者的敬称。这里表达作者自己对于吃闲饭的羞愧之情。
6. 日耗大仓陈:大仓是国家贮粮的地方。这句话形容日常消耗国家粮食的状况。
7. 一饱宽百忧:整句话的意思是吃饱一顿饭便可缓解许多忧愁。
8. 眷焉抚平生: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
9. 信亦无几求: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
10. 蒙笼小窗底:窗户旁边光线暗淡。
11. 图史漫不收:图史指的是地图和历史典籍。漫不收是指随手乱放。
12. 篝灯:指煤油灯或者蜡烛等照明工具。
13. 揩病眼:擦拭眼睛以便看得清楚。
14. 昏花乱蚍蜉:比喻眼睛昏花不清,看东西如同蚂蚁般混乱。
15. 愚儒未忘世:儒生虽然愚昧但是还是关心世事。
16. 抚事非所谋:关心时事并不是我所期望的事情。
17. 不如遂捐书:不如放弃读书。
18. 卒岁以优游:度过岁月过悠闲的生活。
19. 怀胶睨昆墟:昆墟是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用来象征朝廷。怀胶表示具有忠诚之心。
20. 浊浪排高秋:浊浪形容波涛翻滚。高秋是指秋季的高潮时期,这里的“排”字显示出波涛冲击岸边的动态画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寄居屋檐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功名事业与个人追求的反思。开篇作者用“栖迟客异县,名氏藏丹丘”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生活在异地的心境,以及对自己名誉的淡泊。他深知名利并非长久之计,而日常的温饱则是实实在在的满足。诗中“日耗大仓陈,一饱宽百忧”以及“愚儒未忘世,抚事非所谋”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现世的关注和他坚守的信念,虽然时局艰难,但他仍然选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诗歌也展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在书卷中游走于历史的烟尘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知难有明训,吾其老锄耰”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豁达的心态,表示明白世道的艰难,也会以此为教训,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整首诗歌通过朴实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的思考与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深沉内敛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朱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深夜中独坐沉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夜坐》时,朱松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朱松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朱松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命运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他认为人的命运如同流水般无常,无法预测和把握。同时,他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他的眼中,故乡是一个温馨、宁静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亲朋好友,有他美好的回忆。然而,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他无法回到故乡,这使他更加思念故乡,也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