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檀见寄
驰心栖杳冥,何物比清冷。
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
酬难尘鬓皓,坐久壁灯青。
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心灵驰骋在遥远的天空,有什么能比冷清更让人感到舒适?
夜晚的月亮照亮了巫峡,秋天的风在洞庭湖上吹拂。
面对难题时,我已然满头白发,长时间的静坐使得墙壁上的灯光显得分外明亮。
直到夜幕降临,我还在山中咏唱,而高处的树枝上正有一只白鹤在倾听。
去完善
释义
1. 驰心:指心向往、心系某事的状态。
2. 栖杳冥:形容隐逸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3. 何物:用问句的方式表达“没有什么事物”。
4. 清冷:指清静幽雅的环境。
5. 巫峡:位于长江上游的峡谷之一,因巫山得名,这里用来泛指山河壮丽之地。
6. 洞庭:湖南岳阳市境内的洞庭湖,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有许多古代的神话传说。
7. 酬难:应对难题,此处指用诗歌应对。
8. 尘鬓皓:头发变白,形容年岁已高。
9. 壁灯青:壁灯发出柔和的光亮,表现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10. 竟晚:整个晚上。
11. 苍山:青山、深山。
12. 乔枝:乔木上的枝条,这里指树林。
13. 有鹤听:有人听鹤鸣之声。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优雅,有仙人之意。
去完善
赏析
《酬王檀见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孤独和寂寥。诗人喻凫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用“驰心栖杳冥”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接下来他通过“何物比清冷”的提问,暗示了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在诗中,“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这句描绘出了静谧而优美的夜景,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表现出了空旷与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酬难尘鬓皓,坐久壁灯青”则是描述自己独坐沉思的场景,既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也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苦闷。
最后两句“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意境。尽管夜晚来临,苍山的景色依然美丽动人,仿佛有一只仙鹤聆听着诗人的心声。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宁静、不被尘世所扰的心情。整首诗歌在刻画孤独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审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王檀见寄》是唐代诗人喻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公元827-835年)。
在创作此诗时,喻凫正身处京都长安,任职于朝堂。虽然他的才华得到朝廷的赏识,但现实中的他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喻凫用诗歌抒发自己对名利淡泊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大和年间,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朝政腐败,宦官势力逐渐抬头。文人墨客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愈发向往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因此,喻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希望远离喧嚣纷扰,与友人共度清静时光的心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