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卫尉之延陵

标题包含
送卫尉之延陵
草木正花时,交亲触雨辞。一官之任远,尽室出城迟。 乳滴茅君洞,鸦鸣季子祠。想知佐理暇,日有咏怀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草木开花的季节里,亲友们冒着细雨道别离去。 因为距离遥远的关系,要带着全家出行已经太晚了。 在山间茅屋的洞穴里,可以品尝到甜美的泉水;在季子的祠堂旁,乌鸦不停地叫唤着。 想象一下,那位身在远方的官员在闲暇时分,每天用诗歌抒发情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送卫尉:卫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警卫工作。这里指送友人去担任卫尉一职。 2. 延陵: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季札的封地,因葬于此,故称延陵。这里是卫尉任职之地。 3. 草木正花时:形容春天,万物复苏,花草盛开的时候。 4. 交亲:亲朋好友。 5. 触雨辞:指在雨中告别。 6. 一官之任远:形容任职的地方远离家乡。 7. 尽室出城迟:全家人出行到城门的时间晚。 8. 乳滴茅君洞:茅君洞,位于浙江天目山,是道教圣地之一。乳滴,形容山泉如乳汁般流淌。 9. 鸦鸣季子祠:季子祠,祭祀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祠堂。鸦鸣,乌鸦在古时候被认为是不祥的象征,此处用鸦鸣来象征卫尉此行的艰辛。 10. 想知:可以想象得到。 11. 佐理暇:辅助处理政务之余。 12. 咏怀诗: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卫尉之延陵》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友人在初春之际离家赴任的场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期待友人功成名就的心情。开篇两句“草木正花时,交亲触雨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为春天,此时的草木刚刚开花,而亲友也因为将要分别,因此在雨中告别。第三句“一官之任远”,描述了友人要去的延陵离此有一段距离,需要远途跋涉。第四句“尽室出城迟”则表达了全家送行的场景,尽管时间有些晚,但大家都很珍视这次送别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联,“乳滴茅君洞,鸦鸣季子祠”,诗人用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祝福,希望友人在任上能有所作为,如同茅君洞的水滴滋润万物,季子祠的乌鸦传扬名望。最后一联“想知佐理暇,日有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治理延陵的信任,相信他能够在公务之余,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颇有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卫尉之延陵》是唐代诗人喻凫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是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盛世的后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喻凫的个人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以举人的身份入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更高的地位。然而,喻凫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他始终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敏锐观察,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思考。 在《送卫尉之延陵》这首诗中,喻凫通过对卫尉离京赴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