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寺寄李频
钟声南北寺,不道往来遥。
人事因循过,时光荏苒销。
悬灯洒砌雨,上阁遶云雕。
即是洲中柳,嘶蝉急暮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北寺的钟声,诉说着无数来来往往的故事。
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走过,岁月如梭般流逝。
悬挂的灯火照亮了亭台楼阁,细雨如同飘洒在台阶上的珠帘。
行走在云端般的阶梯之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刻,犹如绿洲中的一片垂柳,虽然夜晚寂静,但蝉鸣仍在枝头嘶叫。
去完善
释义
钟声:钟响的声音。南北寺:指各地寺庙。
不道:不说。往来遥:指人们来来往往的路程遥远。
因循:原意是按照次序,这里指按照常规,引申为按部就班。
荏苒:形容时间渐渐过去。
悬灯:悬挂的灯火。
洒砌:指雨水顺着台阶流淌。
上阁:登上楼阁。
绕云雕:指雕刻着云朵图案的栏杆。
洲中柳:江心岛上的柳树。
嘶蝉:鸣叫的知了。
暮条:傍晚时分垂下来的柳枝。
去完善
赏析
《龙翔寺寄李频》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象和传达人生感悟的诗歌。首联“钟声南北寺,不道往来遥”展现了龙翔寺作为沟通南北、联系往来的枢纽地位,强调其空间上的广度和时间的延续性。颔联“人事因循过,时光荏苒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与遗憾。颈联“悬灯洒砌雨,上阁遶云雕”描绘了龙翔寺的夜晚景象,灯火辉煌,细雨绵绵,云彩环绕在楼阁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尾联“即是洲中柳,嘶蝉急暮条”以洲中的柳树和鸣蝉作结,形象地展示出秋天的萧瑟氛围,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翔寺寄李频》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的中国晚唐时期,此时的诗人喻凫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才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在龙翔寺寄给朋友李频的诗篇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个时期的晚唐社会,历经了安史之乱和诸多藩镇割据,虽然皇权逐渐衰弱,但文化方面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形成了独特的晚唐文化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喻凫的诗歌创作既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又具有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与感悟,从而使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