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九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河字
群玉之峰千丈高,太微左宇凌星河。
承明著作记仙室,汗青芸香老研磨。
瀛洲学士水苍佩,清响戛击谐云和。
我朝仁祖重兹选,涵养泽媲周菁莪。
一时搜罗尽才杰,论事往往无讥诃。
四贤景祐国之镇,肯为公议轻倒戈。
当年枨触鼎鼐意,愿与希文同谪播。
庆历一客伤众客,醉饱过耳宁有他。
文符搜索网打尽,谣咏可但仇傲歌。
古来馆阁有如此,劲气金石相荡摩。
能令皇图耸天际,势与泰华并嵯峨。
南箕贝锦半天下,翻作采葛伤谗多。
视若弁髦如土梗,甚者足蹋鲸海波。
吁嗟此意久不作,遗响近续应非讹。
西山有孙賸文采,二十八宿心包罗。
芳菲弥章楚骚蕙,硕大且俨陈陂荷。
峨冠蓬岛两冰暑,凌溯迤逦风玉珂。
俯而就之岂不可,议论乃欲降妖魔。
纪纲一疏有奇气,几微半语驱沉疴。
手披逆鳞触震电,心翼汉鼎扶羲娥。
悠然群聩发深省,诵之穆若清风过。
凤凰肯啄我伤粟,骐骥岂饫天山禾。
殿头拜疏勇莫遏,指点归问烟江蓑。
要津未若急流退,苞栩孰与考槃过。
使乎六辔咏柔耳,清节人士歌五紽。
之齐出昼有时义,去就大抵师丘轲。
蹇予覊旅生也后,颉颃蜚佩应殊科。
前时连章乞身去,夜梦栩栩思珉璠。
天高不闻心转切,为人岂忍甘婆娑。
斧奸心事忧国念,大略相似柯伐柯。
君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矗立在群山之巅的高峰千丈高耸入云,银河星空尽在太微左垣的视野之中。在承明的书房里,记录着神仙居处的传说,以汗水书写的历史被岁月研磨得清香四溢。
在遥远的海岛上,学士们佩戴着水苍色玉佩,他们的清响如同和谐的云和之声。我们这仁爱的皇帝重视选拔人才,他们的德行和智慧足以媲美周代的英才。一朝汇集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他们议事论政从无偏颇。
四贤的声望如国家的基石,他们从未因公众舆论而动摇立场。当年为了捍卫公正,他们甚至愿意和范仲淹一起受贬。庆历年间的一次公案让众士受伤,他们沉醉于美酒佳肴,不再关心其他纷扰。
搜集的文符已经打尽,民谣和歌颂取而代之。自古以来,官员们的名声就如金石之声般激荡人心。他们的地位能够使国家蒸蒸日上,势能与泰山和华山并肩。然而,南箕星区的豪强却试图毁掉这一切,犹如邪恶的歌谣。
他们视正直之士为无足轻重之人,甚至对他们嗤之以鼻。唉,这种想法已太久没有触动人心了,但近来似乎又有复苏的迹象。西山的孙氏尚存文采,二十八星宿的精髓皆能包罗。馥郁的花香弥漫整个楚国,硕大的荷花在水中舒展。
他们就像在蓬莱岛上的两位仙人,以冰雪般的智慧面对世事。顺应潮流也许不是难事,然而有些人却把议论看作是降服妖魔的手段。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勇于揭露问题,驱散乌云。他们内心的勇气犹如雷霆万钧,协助国家的兴盛。
世人在这美好的境界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诵读这些文字就如同沐浴清风。那些刚正不阿的人怎么会愿意伤害自己,而那些高贵的马儿又怎会满足于吃天山的小草呢?勇敢的人在殿上拜表劝谏,指引众人回到他们真正的家园。
身处高位的人应该知进退,遵循自然规律,寻求宁静的生活。使者出行时要保持谦恭有礼,那些拥有清廉品质的人士值得赞颂。适时隐退也是大有裨益的,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的美好。大略相似地告诫他人,让他们继承自己的高尚品质。
丘轲先生的智慧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对于未来的道路,我们需要明确方向。虽然我是后来者,但我依然追求和他们一样的高尚品格。在前些时候我接连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夜梦之中仍然思念着自己的梦想。
当我在高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内心反而更加坚定。我无法忍受沉沦于世,我要为了国家、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努力。无论是对抗奸佞小人还是忧虑国事,我都坚信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改变一切。如今,我已将这份心情寄托在君王身上,期望我的理想能够得到回应。
去完善
释义
君今: 意为你现在。
去完善
赏析
归哉仍柄铨,民社康济共怜娑。
铜驼陌上霜寒甚,日暮行人趋影多。
行人为我致区区,道旁夹毂争讴歌。
父老歌喧激慷慨,儿童拍手振空廓。
将军猿鹤梦刀槊,宰相牛李虚丝萝。
枕戈战士塞上哭,遮留行人天外瘥。
古人风俗今尚尔,流传简册虽斑驳。
白描不假丹青具,辄使人言成咄咄。
山川形胜开绮筵,南北东西走旌旓。
银钩铁画照百代,一代风流添论栲。
中和之教服造化,慎独之学缘精诚。
处阴背阳味深矣,语默之际犹疑猜。
朱弦绝响乃希音,雅颂之声应管籥。
我怀郁者天知我,笑看浅人遭诟唾。
终焉良会隔尘埃,彷佛旧游如昨梦。
几年牢落走江湖,何幸跻堂同尔汝。
人生离合有常数,醉墨淋漓傥私课。
我诗聊写南北辕,牵强附会非工倕。
诗人骚客飞轶藻,学问功夫细琱镌。
片云便雨洗岩谷,秋涛脱岸冲沙洲。
韩碑杜律直千载,独步当时谁与俦。
磨笄犹作礼贤起,公等才调终难留。
道山蓬莱总云卧,冷煖自知何燠休。
吾将终老醉漉酒,蟹螯菊蕊供玄搜。
头颅一亭安足数,独立不迁如小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九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河字》,作者是牟子才。牟子才(1176-1256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子才,一作子耕,号雉皋,世称毗陵先生,其先代从蜀郡徙家于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他生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1176年),享年八十一岁。
淳祐七年(1247年),是宋理宗在位期间的一个年份。这一年,诗人蔡九轩自江东提刑归来,三馆诸公为他送行。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末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此时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然很大,两国之间的关系始终紧张。
在诗歌创作上,这一时期的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