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丁大监 其一
两朝表异诏言温,忠厚根基百世培。
岳麓湖湘多秀气,玉杯繁露是奇才。
词章近接秦而上,学术羞肩汉以来。
事业元从儒者出,经纶之地自恢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译:
在两代皇帝中,温姓之人表现非凡,受到特别礼遇;他们的忠诚和厚道是世代培养的结果。岳麓山和湖南地区人才辈出,卓尔不群的人物比比皆是。诗词歌赋接近秦朝的高雅境界,而学术研究则保持了汉朝的严谨传统。事业的基础往往始于儒者的学问,而处理政务的能力自然也会逐渐变得宽宏大量。
去完善
释义
1. "两朝":指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朝代。
2. "诏言温":此处的“温”是指温和的语气,用温和的语言颁布诏书来表示皇帝的重视。
3. "忠厚根基百世培":以忠厚的品质为基础,经过百世的培养。
4. "岳麓湖湘":岳麓山位于湖南,这里用来象征湖南一带的地域文化特色。
5. "玉杯繁露":古代用来形容文采横溢的人才,这里用来赞美作者的才华。
6. "词章近接秦而上":秦代以诗赋取士,此处是说词章之工接近秦时的风貌。
7. "学术羞肩汉以来":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术高峰,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愧对汉代以来的学术传统。
8. "事业元从儒者出":强调儒家学者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9. "经纶之地自恢恢":“经纶”指的是筹划治理国家的策略,“恢恢”意指宽宏的样子。整句意为在治理国家方面,广大的国土等待着作者的宽宏规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即写诗人对其人的赞誉和敬仰,通过“两朝表异”和“忠厚根基”强调庆丁大监在两朝中均表现出众的品质和忠诚仁厚的家风。第二句“百世培”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庆丁大监家族的长期培养和高尚品质的期待。
颔联以岳麓山、湖湘等地域为依托,点明庆丁大监所处的人文环境优越,富有灵气;而"玉杯繁露"一句则是以赞美庆丁大监才华横溢的形象。这一联的描绘使我们对庆丁大监有了更具体的感知,似乎能看到他在秀美风光中展露才华的情景。
颈联中的“词章近接秦而上,学术羞肩汉以来”则从文采和学问方面再次赞颂庆丁大监。他不仅能够像汉代学者一样学识渊博,而且词章华丽流畅,具有秦汉之风,其学术成就足以让人骄傲。
尾联“事业元从儒者出,经纶之地自恢恢”两句是对庆丁大监未来发展的期许。诗人认为他的事业必将在儒家学者的领导下取得成功,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展现其宏大的政治抱负。全诗在对庆丁大监的赞誉与期许中,强调了儒家学者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丁大监 其一》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牟子才之手,创作于公元1264年。当时正值南宋末年,金国灭亡后蒙古铁骑迅速崛起,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南宋朝廷内部腐败,民众疾苦,而文学领域则涌现了一批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人,牟子才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一年间,牟子才经历了从地方官吏到京城大臣的升迁,他通过亲身考察民间疾苦,对国家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好友,相互砥砺学问,共同关心国家前途。然而,随着蒙古势力的逼近,南宋朝廷愈发腐朽堕落,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牟子才将个人情感融入诗篇,写下了这首《庆丁大监 其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