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灵观流泉
石上苔芜水上烟,潺湲声在观门前。
千岩万壑分流去,更引飞花入洞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上的青苔和水面上的烟雾,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在道观门前。这些山涧的水流分别流向不同的方向,就像引导着花瓣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洞灵观流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以下为每句诗的词句注释:
1. 石上苔芜水上烟:这句诗句描绘了观泉边的景象,苔芜指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水上烟”则形象地描述了水面上升起的雾气。
2. 潺湲声在观门前: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这句诗表达了流泉潺潺之声就在道观门前回荡。
3. 千岩万壑分流去:这句描述了众多山涧中的水流汇聚到一起,分散流向各地。千岩万壑表示众多的山丘和沟壑。
4. 更引飞花入洞天:洞天指的是神仙居住的仙境,飞花表示空中飘落的落花。这句诗句意味着流水将漫天花絮引入了神秘的仙洞。
去完善
赏析
《洞灵观流泉》是唐代诗人李郢描绘自然美景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泉水、苔藓、烟雾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与仙境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灵观流泉》是唐代诗人李郢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84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宗教信仰自由发展,特别是道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的李郢,其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为官清廉的官员。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位,但由于性格刚直不阿,得罪了不少权贵,最终被迫辞官回乡。他的诗才得到了唐武宗和唐宣宗的赏识,但他在官场上却并不得志,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在唐朝时期,道教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许多皇室成员和社会名流都热衷于修道。李郢作为一位文人,对道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多次游览道观,与道士们交流修行心得。在这首《洞灵观流泉》中,李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灵观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道教的敬仰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