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衣
芰荷我衣,芙蓉我裳。
秋风易雕,相从勿长。
在我窝兮不可侵,薪姑稻姨不可纫,树有游丝茅有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是我的外衣,芙蕖是我的下装。
秋风吹过容易凋零,相伴的时间不要过长。
在我的住所中不能侵犯,薪姑稻姨(柴草)不能用线缝制,树上有蛛丝,茅屋上有针尖。
去完善
释义
1.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此处借指一种绿色的衣物。
2. "芙蓉":指荷花,这里用来比喻红色的衣物。
3. "秋风易雕":秋天的风容易让植物凋零,寓意时间流逝。
4. "相从勿长":希望与自己同类的物品不要过多生长。
5. "在我窝兮不可侵":我的窝是我的领地,不容侵犯。
6. "薪姑稻姨":薪指柴草,姑是妇女,稻姨指稻米,这里是说做饭用的燃料和方法。
7. "不可纫":纫是缝纫,指不能用来做成衣物。
8. "树有游丝茅有针":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东西可以用于缝补衣物。
去完善
赏析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衣》赏析:
王质在此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歌以栗里衣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情感。在诗歌的开篇,诗人通过描述芰荷、芙蓉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个恬静美丽的氛围。同时,诗人以“秋风易雕”的意象来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强调了时光飞逝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在我窝兮不可侵”的主题,表达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坚守与追求。这里的“窝”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归宿,代表着他的理想和信仰。诗人认为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外在的物质诱惑是无法侵入的。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诗人能够在世俗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与清醒。
此外,诗人还通过“薪姑稻姨不可纫,树有游丝茅有针”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隐逸生活中的田园风光。这里的“薪姑稻姨”指的是田野中的草木,而“游丝”和“茅针”则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画卷,使得诗人隐逸生活的理想得以具体呈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栗里华阳窝辞·栗里衣》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南渡时期(1127-1137年)。王质生活在南宋初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之际。
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苟且偷生,文人士大夫们多感慨时局,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王质作为一位爱国文人,他面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他在诗中并未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而是以田园隐逸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淳朴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在王质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结交贤达之士。这次创作《栗里华阳窝辞·栗里衣》的背景,是他游览了著名隐士陶渊明故居——栗里,受到陶渊明诗歌的影响,产生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此时的南宋朝廷并不安定,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作为一名热血文人,王质虽寄情山水,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时代的重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