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夔州

标题包含
到夔州
众水归三峡,悠悠万古情。 白盐无路到,赤甲罕人行。 西瀼泉尤胜,东屯谷有名。 丰年公事少,饱暖荷恩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水流最终汇入三峡,这蕴藏着悠久的情感。 白盐山(在今重庆境内)显得遥远难以到达,而赤甲山(在重庆奉节县)则鲜有人烟。 然而,在西瀼泉(在今重庆境内)显得尤为优美,东屯谷也颇有名气。 丰收之年公务减少,百姓得以温饱并感受到无尽的恩情与荣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是古代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2. 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位于四川省与湖北省交界处。 3. 白盐:白盐山,位于夔州附近的山峰。 4. 赤甲:赤甲山,位于夔州附近的山峰。 5. 西瀼泉:西瀼溪,位于夔州附近的一条溪流。 6. 东屯谷:东屯,位于夔州附近的一个村庄。 7. 丰年:丰收的年份。 8. 公事:公务。
去完善
赏析
《到夔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慥到达夔州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首先以“众水归三峡,悠悠万古情”开篇,展现了夔州地区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和悠久的历史底蕴。随后,诗人通过描述白盐、赤甲等地标性景物,表达了此地险峻的地势和人迹罕至的特点。接着,诗人又以“西瀼泉尤胜,东屯谷有名”两句,概括了夔州地区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特色。最后,诗人以“丰年公事少,饱暖荷恩荣”结尾,表达了对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喜悦和对朝廷恩宠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到夔州》,作者是南宋的曾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8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曾慥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曾在朝为官。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担任过各种官职,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这种遭遇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初年正处于金兵南侵、国家分裂的时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北方沦陷区的民众和土地无法有效控制,使得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曾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到夔州》表达了曾慥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通过对夔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这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曾慥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