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
白帝城头路,逶迤一径遥。
高堂临峡口,暴水没山腰。
隔岸鱼施网,横江铁贯桥。
神妃翻覆手,愿赐雨连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帝城的山头路上,有一条曲折遥远的小径。
在高耸的殿堂下,面临峡口的险要地势,暴涨的河水已经淹没了山腰的一半。
河对岸的鱼夫正在撒网捕鱼,而横卧在江河上的铁桥犹如一条纽带将两岸相连。
祈祷的神妃祈求天神的手能翻云覆雨,渴望得到连绵不断的雨水滋润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西汉末年公孙述在此筑城。三国时刘备攻取此城,亦称蜀汉刘备的故都。
2. 曾慥: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端伯,号至游子,江西南丰人。
3. 暴水:急剧暴涨的水流。这里指洪水。
4. 神妃:传说能兴云致雨的女神,这里可能指传说中的雨神,也可以理解为形容当时巫山神女的传说。
5. 翻覆手:喻指迅速改变。这里指期望神妃迅速改变气候,让雨水降临。
6. 愿赐雨连宵:祈求神妃赐降雨水,而且希望连续不断地下一整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帝城的壮丽景色和周边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白帝城为起点,从高处俯瞰,视野开阔,蜿蜒的道路一直延伸向远方。紧接着,诗人描述了高大的殿堂临靠着峡谷的入口,猛烈的水流淹没了半山腰,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地势险峻和水势浩大。然后,诗人注意到了隔岸的鱼网、横卧江上的铁桥,这些都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最后,诗人在想象中祈求神妃施展法术,降雨滋润这片干旱的土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民生关怀的善良愿望。整首诗动静结合,既有自然景色的壮观,又有人类生活的气息,呈现出一幅生动立体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帝城》是宋朝诗人曾慥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慥正值中年,他已经历了科举失利、官场沉浮等人生波折。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他以超脱的胸怀和坚韧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这首诗中,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当时,宋朝正面临着辽金等北方民族的侵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曾慥通过描绘白帝城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传达了人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