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绿暗红稀四月天,榆钱铺径撒青毡。
雨肥渴动羹梅兴,风暖香传餠麦鲜。
解愠更无琴可续,纳凉徒有句堪联。
看看河朔相追逐,避暑忘形到酒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意盎然的四月里,榆树落下的种子铺满了小路,如绿色的毡毯。
雨水滋养了干旱的土地,使得梅子更加美味可口;和风吹过,新鲜的饼麦散发出香气。
在这炎热的季节中,没有什么音乐可以安抚心中的烦躁,只有在纳凉时找到一些诗句来排遣。
看那河朔地区的百姓,他们在享受夏日的清凉,有时候甚至会忘记自己在喝酒。
去完善
释义
1. 四月天:指农历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2. 榆钱:榆树的果实,因形状像钱币而得名。
3. 铺径:铺设在道路上的。
4. 青毡:绿色的毡子,这里指代草地。
5. 雨肥渴动羹梅兴:形容春雨滋润大地,让人产生品尝美食的欲望。
6. 饼麦:一种用麦子做的面点。
7. 香传:香气传来。
8. 纳凉:指在凉爽的环境中避暑。
9. 相追逐:相互追逐,嬉戏。
10. 忘形: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11. 河朔:古代北方地区的别称。
12. 避暑:指躲避炎热。
去完善
赏析
《初夏》这首诗描绘了四月的初夏景象。诗人通过对绿暗红稀、榆钱铺径等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初夏的自然之美。诗中的“雨肥渴动羹梅兴,风暖香传餠麦鲜”,则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向往和初夏时分的惬意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相融合,使得诗歌具有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在诗人看来,尽管初夏日长,但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生活的乐趣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更加丰富。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看看河朔相追逐,避暑忘形到酒边”,表达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意愿。河朔地区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之地,象征着友谊与欢乐。诗人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初夏为背景,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令人感受到初夏的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是南宋诗人赵希逢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赵希逢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文人。然而,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时代。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奔波,从事各种职业,如教书、行医等。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以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希逢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创作了许多描绘季节变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这首《初夏》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诗中通过对初夏时节鸟语花香、草木葱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