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朝露湿妾衣,暮霞耀妾瞩。
一叶小如瓜,去住无拘束。
兀棹歌采菱,袭袭薰风足。
芦叶映港清,捉对鸳鸯浴。
莲中有苦心,欲折手还曲。
折莲恐伤藕,藕断丝难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衣服,傍晚的彩霞照亮了视线。一片小小的叶子像瓜果一样,自由地来来往往。摇着船儿歌唱采集菱角,感受和煦的微风拂面。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岸边的芦苇,成对的鸳鸯在河中沐浴。莲花中有苦涩的心,想折却又不舍。担心折断莲花会伤害到莲藕,断了再也无法连接起来。
去完善
释义
《采莲曲》:这是一首描绘采莲场景的诗歌。采莲是一种在古代江南地区非常常见的劳动形式,妇女们在湖泊河流中采集莲子。
1. 朝露湿妾衣,暮霞耀妾瞩:早上露水湿润了我的衣裳,傍晚晚霞照在我的眼旁。这句诗描述了采莲女子的日常劳作环境。
2. 一叶小如瓜,去住无拘束:一片叶子像小瓜一样,来来回回没有约束。这句诗描绘了采莲女子自由奔放的劳动状态。
3. 兀棹歌采菱,袭袭薰风足:拔起船桨歌唱着采菱歌,习习微风轻轻拂过。这句诗进一步展示了采莲女子的优美姿态。
4. 芦叶映港清,捉对鸳鸯浴:芦苇的叶子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一对对的鸳鸯在水面嬉戏。这句诗描绘了宁静美丽的自然环境。
5. 莲中有苦心,欲折手还曲:莲子里有辛苦的味道,想折断它却又犹豫不决。这句诗表现了采莲女子对生活的无奈。
6. 折莲恐伤藕,藕断丝难续:折断莲子担心伤了藕,藕断了丝就难以接续。这句诗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去完善
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描绘夏日采莲场景的古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江南水乡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采莲女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劳动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她们在繁忙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自由、恬淡的心态。
首联“朝露湿妾衣,暮霞耀妾瞩”中,诗人用“朝露湿妾衣”展示了清晨采莲时露水的湿润,而“暮霞耀妾瞩”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晚霞的绚烂。两句诗以朝露、暮霞为切入点,展现出一幅清新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
颔联“一叶小如瓜,去住无拘束”中,诗人以一叶扁舟比作瓜,形象地描绘出采莲女子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对采莲女子的赞美,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颈联“兀棹歌采菱,袭袭薰风足”中,诗人通过对采菱歌声的描绘,表现出江南水乡浓厚的民俗风情。同时,“袭袭薰风足”也暗示了夏季炎热的天气,为下文描写水中鸳鸯的沐浴场景作了铺垫。
尾联“莲中有苦心,欲折手还曲。折莲恐伤藕,藕断丝难续”中,诗人以莲心之苦象征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犹豫不决的心情。同时,诗人通过“折莲恐伤藕,藕断丝难续”的描绘,揭示了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和遗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曲》是宋代诗人徐集孙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采莲场景的诗。这首诗歌大约创作于12世纪初,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徐集孙生活在这个时期,虽然他的生平事迹并未被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作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热爱山水田园的文人墨客。他在《采莲曲》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图景,展现了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在徐集孙所处的时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江南地区的水乡农民开始种植莲藕,并在夏天采摘莲蓬。这种景象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徐集孙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场景,以及她们在水面上欢快地歌唱、嬉笑的形象。
总的来说,《采莲曲》是徐集孙在这个时期的产物,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采莲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