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
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才华横溢,嗜酒如仙,曾在湖边留下足迹。
窗外树木摇曳,仿佛三岛间的精灵,琴声悠扬,承载着五湖间的船只。
罗浮山上的道士分享着美酒,华丽的宴席上,美女们如同楚莲般艳丽。
今天相聚一堂,朗诵完诗篇后,夜深人静,只剩下一盏灯光与全城响起的捣衣声相伴。
去完善
释义
1. 诗家:诗人之家,这里指代诗人。
2. 才子:有才华的人。
3. 酒家仙:借指豪饮狂欢的酒友。
4. 游宦:外出求官或做官。
5. 积水:这里指积水潭,位于北京市颐和园内。
6. 三岛:指南海中的三大岛屿,即今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总称。这里借指美丽的园林景致。
7. 琴尊:弹琴、倒酒。尊,古代盛酒器。
8. 五湖:这里泛指江南水乡。
9. 罗浮:广东惠州罗浮山,我国十大名山之一。
10. 分琼液:分享美酒。
11. 锦席:华丽的宴席。
12. 艳楚莲: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花。
13. 朗吟:高声朗诵。
14. 满城砧杵:指全城都在捣衣。砧杵,捶洗衣物的用具。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诗家才子酒家仙”开篇,意指自己在诗歌与酒的陪伴下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积水之滨的宦游生活,以及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共处。窗户映出三岛的美景,琴声悠扬、酒杯安稳,仿佛在五湖之上荡漾。
诗人又以“罗浮道士分琼液”一句转向叙述自己与道友的欢聚时光,把酒言欢的场景如在眼前。而“锦席佳人艳楚莲”则是对美丽女子的赞美,用词优雅华美,给人以深刻印象。
全诗最后以“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收尾,描绘出与友人相聚朗诵诗词的美好时刻,同时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友人》是唐朝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百姓生活困苦。
赵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并未一帆风顺。在科举考试中,赵嘏屡试不第,壮志难酬。此外,他还饱受战乱之苦,曾亲眼目睹家乡被战火摧毁的惨状。这些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珍惜与朋友间的情谊。
在贞元年间,唐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严重。与此同时,士人阶层也受到压制,文学创作受到严格的审查。在这种背景下,赵嘏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以此抒发内心的愤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