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洞仙观
露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残月色低当户后,
愁是独寻归路去,人间步步是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浓郁如同水珠洒落在苍绿的苔藓上,山洞门口被烟雾弥漫,藤蔓密集缠绕难以打开。残缺的月亮挂得低低地正对着门户之后,
我带着忧愁独自寻找回家的路,人世间每一步都沾染着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如:像,如同;露浓如水:形容露水非常浓,就像水一样。
2. 苍苔:青苔,多生长于潮湿的地方。
3. 洞口烟萝:洞口处烟雾弥漫的藤萝。
4. 残月:快要消失的月亮,这里指月亮即将落下的景象。
5. 当户:对着门户。
6. 愁是:忧愁的原因;是,原因。
7. 独寻归路:独自寻找回家的路。
8. 人间:尘世间,世俗世界。
9. 步步是尘埃:每一步都会沾染上尘土,比喻在尘世中行走难以保持清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清晨出游的所见所感。首句“露浓如水洒苍苔”,以露水比喻为无数清澈的水滴洒在苍翠的青苔上,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接下来的“洞口烟萝密不开”,烟萝,即烟雾弥漫的藤萝,遮住了洞口,阻挡了诗人的视线。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神秘而又深邃的一面。
紧接着“残月色低当户后”,诗人将视线投向天边的残月,月光穿过树叶的遮挡映照到门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句诗既暗示了时间已至深夜,又传达出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而后半部分,“愁是独寻归路去,人间步步是尘埃。”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怀着深深的忧愁独自寻找归途,而在这人世间行走,每一步都伴随着无数的尘埃。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生活、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无奈。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呈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早出洞仙观》,是唐代诗人赵嘏所著。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在这个时期,赵嘏科举失意,游历四方,写下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洞仙观位于湖南湘江上游的昭陵县,传说有神仙居住于此。诗人赵嘏因求仕未果,在此地暂居,抒发心中郁结之情。他通过对清晨洞仙观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不济、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感慨。
在这一时期,唐宪宗崇尚儒家思想,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以求选拔人才,振兴国家。然而,赵嘏却屡试不第,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嘏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