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兴庆池禊宴

标题包含
兴庆池禊宴
清明佳节属良辰,行乐东郊宴席宾。 风柳不胜春气力,露花无奈晓精神。 管丝远近青堤上,楼阁高低渌水滨。 多少舣舟何所用,府公便是济川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明这个美好的时光,我们在城东举办宴会与宾客共享快乐。 春天赋予柳树枝无限的生机,花朵在晨光中精神焕发。 各种乐声回荡在河边的小径上,高楼耸立在水边的绿地上。 那么多的船只究竟有何用?我们的长官正是帮助人们度过困难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兴庆池:古代池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2. 禊宴:古人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同时也兼具宴饮的性质。 3. 清明佳节:指清明节这个节日。 4. 属:属于。 5. 行乐:寻欢作乐,享受生活。 6. 东郊:古代城市东部地区的泛称,这里应该指的是兴庆池附近的地区。 7. 宴席宾:设宴招待宾客。 8. 不胜:承受不住。 9. 春气力:春天的气息和力量。 10. 露花:带露的花朵。 11. 无奈:无可奈何。 12. 晓精神:早晨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3. 管丝:乐器,这里应该是指音乐。 14. 青堤:绿色的堤坝。 15. 楼阁:楼房和阁楼。 16. 高低:错落有致。 17. 渌水:清澈的水。 18. 滨:岸边。 19. 舣舟:停泊船只。 20. 何用:用途。 21. 府公:对长官的尊称,这里应该指的是刘涣本人。 22. 济川人:能够辅佐国家的人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的盛大宴会,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兴庆池畔的风景与人文。首联点明了清明佳节的美好时光,人们纷纷来到东郊,享受着宴会的欢乐。颔联通过风柳和露花的形象,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颈联则描述了青堤上音乐的美妙以及绿水中楼阁的倒影,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尾联则是借用了泊舟的故事,将宴会的主人比作治水英雄,表达了对府公的赞誉之情。全诗节奏轻快,色彩明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兴庆池禊宴》刘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大致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这段时间。在这个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国家政治稳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一个相对安宁和富饶的时代。 刘涣作为一个士人,他在这一时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激励,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时候,士人的社会地位并不稳固,他们经常需要依附于权贵来谋求发展。因此,刘涣可能在寻求功名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涣参加了“禊宴”这一传统习俗活动。“禊宴”是一种古代文人墨客在春游时所举行的集会,旨在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刘涣在这首古诗中描绘了兴庆池畔的秀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欢聚一堂、饮酒赋诗的热闹景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