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芙蓉
渚宫秋老夕阳多,无复君王避暑过。席上舞衣零落尽,独留团锦照苍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宫中,夕阳显得格外多,因为君王不再来此消夏。舞台上华丽的舞衣已经凋零,只有那团团锦缎仍在照耀着苍茫的水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渚宫:古代楚国的宫殿,这里指代湖南一带。
2. 无复君王避暑过:指现在没有皇帝来此避暑了。
3. 席上舞衣零落尽:比喻过去繁华的景象已经不再。
4. 独留团锦照苍波:指只剩下荷花在水中照映着水面。
去完善
赏析
《折枝芙蓉》是一首描绘秋日江景的诗,通过对景观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诗的首句“渚宫秋老夕阳多”,揭示了时间背景是在秋天,夕阳西下,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其中,“渚宫”是楚地的一种宫殿建筑,这里用来象征繁华的消逝。而“秋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夕阳形成呼应,营造了一种落寞的氛围。
第二句“无复君王避暑过”,进一步强调昔日的繁荣已经不再,昔日帝王在夏天到这里避暑的盛况已经成为了过去。这一句既是对历史场景的回忆,也是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第三句“席上舞衣零落尽”,描述了歌舞升平的场景已不再,曾经的华丽舞蹈已经消失殆尽。这里的“舞衣零落尽”既是写实,也是比喻,象征着曾经的美好已经逝去。
最后一句“独留团锦照苍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只剩下芙蓉花在水中映照着,尽管孤独,却依然美丽。这里的“团锦”是指芙蓉花,它以鲜艳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江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现实落寞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枝芙蓉》是唐代诗人刘涣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即安史之乱期间。这个时期唐玄宗朝政腐败,民生疾苦,导致边疆不稳,战乱频繁。刘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折枝芙蓉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这个阶段,刘涣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历任地方官员,但因正直无私而受到排挤和诽谤,最终被贬为庶民。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首诗中,他以芙蓉这一纯洁美丽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污浊世界的批判。
同时,这个时代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等。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个时代的风貌。刘涣在创作这首《折枝芙蓉》时,或许也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咏物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