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兰若
路傍垂柳古今情,春草春泉咽又生。
借问山僧好风景,看花携酒几人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路边柳树诉说着千古事,春天的草地和泉水安静又生动。
想问一下山里的和尚是否欣赏这美景,一起看花儿喝酒的有几个人同行。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位于北京西郊的山峰。
2. 兰若:佛教的寺庙。
3. 垂柳:柳树的一种,枝条长而下垂。
4. 古今情:这里指自古以来人们的情感体验。
5. 春草:春天的草。
6. 春泉:春天的泉水。
7. 咽:形容声音低沉或堵塞。
8. 好风景:美丽的景色。
9. 看花:欣赏花朵。
10. 携酒:带着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游览西山寺庙的情景。首句“路傍垂柳古今情”通过描绘路边垂柳这一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第二句“春草春泉咽又生”则通过对春天里花草树木重生场景的描绘,表达了生命轮回、万物复苏的哲理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借问山僧好风景,看花携酒几人行”,诗人向山中的僧人询问美景,并设想在观赏鲜花之余,还能携酒共饮,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之前的感怀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西山兰若》是唐朝诗人羊士谔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山寺庙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下半叶的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繁荣昌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羊士谔作为一名文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流广泛。在这段时间里,羊士谔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世俗生活产生了一些厌倦和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羊士谔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探访寺庙僧侣,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西山寺庙时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