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标题包含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KIRODIME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大雁无心意,随云飘荡在太湖西畔。 几座山峰显得清秀而辛苦,商量着在黄昏时下一场大雨。 第四桥附近,曾想与天随君一起居住。 现在呢?靠着栏杆怀念古代,残败的柳树参差不齐地舞动。
KIRODIME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 2. 丁未冬: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冬天。 3. 吴松:位于苏州的吴江县。 4. 燕雁:北归的雁。 5. 无心:随意。 6. 太湖西畔:指江苏省太湖一带。 7. 随云去:形容雁群自由飞翔。 8. 数峰:泛指几座山峰。 9. 清苦:清淡而高洁。 10. 商略:商量;酝酿。 11. 第四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12. 天随:宋代诗人陆天随,即陆龟蒙。 13. 凭阑:倚栏。 14. 怀古:怀念古人之事。 15. 残柳参差舞: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
KIRODIME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首句“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描述了燕雁在天空中飞翔,它们似乎没有心情,只是随着白云在太湖西边飘荡。这一景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的水乡画面。接下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描写了几座山峰在暮色中显得孤独而凄凉,仿佛正在讨论着即将来临的黄昏雨。这里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下片起始,“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表达了词人渴望在四桥下过上与天随子一样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现在的四桥附近已经物是人非,只剩下残柳在风中飘摇,让人感慨万千。这首词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渴望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心态,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KIRODIM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于丁未年冬天经过吴松时创作的一首词。这个时期,宋金对峙、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姜夔身处此历史大背景下,以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首词中,姜夔借景抒情,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传达出他的孤寂、忧伤之情。他在词中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了时代的沧桑之中,展现了南宋士人在战争与流离中的无奈与哀愁。 值得注意的是,姜夔作为一个身世飘零的词人,一生并未取得功名,但他的才华横溢,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多表现出世人的孤独和忧郁,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间疾苦。这首《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KIRODIM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