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淡黄柳·空城晓角

标题包含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suesunsx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我客居在合肥南城的赤阑桥西边,这里的小巷和街道显得格外荒凉,和长江以东的地方完全不同。只有两旁的柳树绿意盎然,让人倍感亲切。因此我写下这篇词,以此来排解我的思乡之情。 清晨的号角响彻空荡荡的城市,传入垂柳依依的街头。独自骑马走在街上,只觉得单薄的衣服难以抵挡寒冷。看着满眼的新绿,这些都是我在江南的老朋友。 此刻的我感到无比寂寞,明天又是寒食节了。勉强带着酒去小桥边的小屋。生怕梨花落尽后,春色便消失了。燕子双双飞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剩下池塘里的水依旧碧波荡漾。
suesunsx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为宋代州郡所在地。 2. 城南:指合肥的南城区。 3. 赤阑桥:合肥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位于南城的西面。 4. 巷陌: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5.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这里借指合肥。 6. 柳色夹道:柳树的颜色使道路显得格外美丽。 7. 依依可怜:形容柳树枝条低垂,令人怜爱。 8. 度:创作。 9. 阕:词的一曲。 10. 纾:舒缓、排解。 11. 空城晓角:清晨的号角声在空荡的城市中回荡。 12. 垂杨陌:种植着垂柳的道路。 13. 马上单衣:骑马出行时穿的衣服。 14. 恻恻:形容寒冷的感觉。 15. 鹅黄嫩绿:指初春时节柳树的新芽。 16. 旧相识:指曾经在江南见过的景色。 17. 岑寂:冷清、寂静。 18. 明朝:第二天。 19.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禁火,人们只吃冷食,故名寒食。 20. 携酒:带着酒。 21. 小桥宅:有桥的小屋。 22. 梨花落尽:梨花凋谢。 23. 春色:春天的景色。 24. 燕燕:燕子。 25. 池塘自碧:池塘里的水依然保持绿色。
suesunsx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匠心。开篇的“空城晓角”描绘出战时空荡的城市景象,同时传递出战乱的哀伤。而马上单衣的孤寂,与满眼的鹅黄嫩绿形成对比,寓示着生机勃发的江南春景。接下来,作者借明日的寒食节与景物抒发内心的感伤。为了排解忧伤,词人试图在小桥边的居所中饮酒寻欢,但又担忧梨花飘落殆尽,化作萧瑟的秋色。最后,用燕子归来的形象传达季节变换的信息,表达春光难留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词展现了战乱时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
suesunsx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淡黄柳·空城晓角》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4年,即宋孝宗淳熙元年。在这一年里,姜夔游历江淮一带,有感于当时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以及金国统治下的北方人民的苦难生活,写下了这首词。 在姜夔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南宋正处于北宋灭亡后的恢复期,虽然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军事防御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此外,金国对北方地区的统治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疾苦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问题。姜夔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这个时代的关注。 在这首词中,姜夔以“空城晓角”开篇,描绘了当时临安城清晨的寂静气氛。接下来,他用“蝉鬓”和“蛾眉”来比喻国家的衰败,用“皓齿青蛾”来形容百姓的困苦。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姜夔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之情。
suesunsx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