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雨喜霁

标题包含
秋雨喜霁
阳光方接物,阴蔽已开关。 水落盈虚定,云收去就闲。 菊花窥晓日,松影撼秋山。 滞思可乘兴,一联还解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普照万物,阴暗角落已经打开开关。 雨水落下时多时少已经确定,云彩收起时悠闲自在。 菊花在清晨的阳光中绽放,松树的影子在秋天里摇晃。 停滞的思考可以乘着兴致,一副对联让人脸上绽放笑颜。
去完善
释义
1. 接物:接触外物,与外界交流。这里指阳光开始照射到物体上。 2. 阴蔽:阴暗的地方。这里指阴雨天遮蔽阳光的现象。 3. 盈虚定:形容水流涨落的动态稳定。盈,满;虚,空。 4. 去就闲:选择离开或者留下都能得到闲暇。去,离开;就,靠近。 5. 窥晓日:欣赏晨曦中的阳光。窥,偷看。晓,黎明时分。 6. 松影撼秋山:松树影子在秋天里的山间摇曳。撼,摇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雨喜霁》,描绘的是雨后天晴的景象。首句“阳光方接物”写出雨后阳光的明亮和温暖,使人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紧接着的“阴蔽已开关”则表现出了阴云散去,晴空万里的景色。接下来的两句诗——“水落盈虚定,云收去就闲”——描述了雨水消退、云彩飘散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诗人又借助于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达他的心情。如“菊花窥晓日”一句中,菊花开放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向往。而“松影撼秋山”则表现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的品质,也是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在整首诗的结尾处,诗人通过“滞思可乘兴,一联还解颜”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滞思”是指困扰人的思绪,“乘兴”则表示借助外物消解心中的愁绪。通过这一联的表达,诗人抒发了在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时,内心的烦恼得以暂时消散的愉悦之情。总体而言,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雨喜霁》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一首描绘秋雨过后的晴明景象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黄裳(1045-1130),字谦中,号演山,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文人,曾任尚书郎、龙图阁学士等职。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他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曾参与政事,后因宦海沉浮而退隐山林,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黄裳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个人身世的深沉感慨。这首《秋雨喜霁》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然而,这个时期的政局并不平静,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外部的民族矛盾等问题都十分严重。黄裳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这首诗中,黄裳通过对秋雨过后晴明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虽然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境,但他仍然坚信,只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迎来晴朗的天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鼓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