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富阳普照院 其一

标题包含
书富阳普照院 其一
境胜由盘古,闻名自谪仙。 一从江国后,又到老坡年。 山顶烟仍紫,楼头月故圆。 继今知几劫,风物更依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环境之美源于盘古开天,声名远播源自谪仙词篇。自从在江南地区停留之后,又来到老坡的年度盛典。山巅的烟雾仍然呈现出紫色,楼头的明月依旧圆满无缺。今后要经历多少岁月,风光景物才能像这样长久保持原貌。
去完善
释义
1. "境胜由盘古":这里的"盘古"是古人对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的称谓,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这个地方的风光秀美,就像是由神话中的盘古创造出来的一样。 2. "闻名自谪仙":这句里的"谪仙"是指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这里用来形容这个地方的名声之大,足以吸引神仙降临。 3. "一从江国后":这句话中的"江国"指的是富春江流域一带的地区,这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之地,这里的"一从江国后"是说自从白居易来到这里以后。 4. "又到老坡年":这句中的"老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别号,这句是借用苏轼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因为苏轼也曾在富阳居住过一段时间。 5. "山顶烟仍紫":这句中的"烟"指烟雾,"紫"指紫色,这句的意思是山顶上的烟雾依然是紫色的,形象地描绘出山间的景色。 6. "楼头月故圆":这句中的"楼头"是指楼阁之上,"月故圆"是指月亮依然明亮圆润,这句是描绘夜晚的景色,月光映照着楼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7. "继今知几劫":这句话中的"继今"是继续至今的意思,"几劫"是佛教用语,用来表示时间的漫长,这句是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岁月的期待和感慨。 8. "风物更依然":这句中的"风物"是指自然风光和风俗习惯,"更依然"是指更加美好如初,这句是表达对这个地方风物依旧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程珌游历富春江时所作,描绘了普照院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全诗分为四联,结构紧凑,意境开阔。 首联“境胜由盘古,闻名自谪仙”,点明了普照院的景象之美,称赞其景色的优美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盘古”象征远古时代,暗含普照院历史悠久;“谪仙”原指被贬谪的神仙,这里借指李白等著名的文人墨客,表达了普照院因为李白的赞誉而声名远播。 颔联“一从江国后,又到老坡年”,用江国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的雅称,说明普照院在江南地区早已闻名,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魅力仍然不减当年。 颈联“山顶烟仍紫,楼头月故圆”,以山顶云雾缭绕、楼阁明月高悬的生动景象,展现出普照院所在的山水风光和人文建筑相融的独特美景。诗人抓住富有特色的视觉元素进行刻画,使画面显得既真实又充满诗意。 尾联“继今知几劫,风物更依然”,指出在此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里的风景依旧会如故,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变迁,普照院的风光依然美好如初。诗人以此表达对普照院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景物永恒存在的期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普照院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诗人通过触景生情,寄寓了对永恒美的向往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悟,使作品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交织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富阳普照院 其一》是南宋诗人程珌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程珌担任了临安府学教授一职,对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使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作为一个成长于战乱年代的文人,他敏感地察觉到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并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到了富阳县的普照院,目睹了院内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此外,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局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佛教胜地的景象,传达出内心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