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汲井溉田民亦劳止歌以相之

标题包含
汲井溉田民亦劳止歌以相之
短绠长缾高下飞,老农雨汗红淋漓。 夜来雨意已垂垂,一事不成风又吹。 决破玉龙太清池,满浸万顷碧琉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根短短的绳子牵引着高高的瓶子在空中飞舞,一位年老的农民满脸汗水红光满面。 夜晚来临,阴雨的感觉已经十分明显,但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又被风吹散了。 决口的大水淹没了太清池,碧波荡漾如同万顷的绿色琉璃。
去完善
释义
1. 绠:绳子;这里指井绳。 2. 缾:古代称瓶为缾;这里指瓶子。 3. 高下飞:意为从高处到低处,形容汲水的范围很广。 4. 老农:指年老的农民。 5. 雨汗红淋漓:形容农民的汗水像雨水一样流淌。 6. 雨意:下雨的征兆。 7. 一事:指灌溉田地之事。 8. 决破玉龙:比喻水从堤坝上流出来。 9. 太清池:古代池名,位于陕西省华阴县。这里用来借指蓄水的地方。 10. 万顷:极言水量之大;这里指广阔的田地。 11. 碧琉璃:绿色的琉璃瓦;这里用来比喻满水的田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劳作的诗歌。首先通过“短绠长瓶高下飞”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农民的辛勤耕作。接着,用“老农雨汗红淋漓”来形容农民的汗水如同雨水般洒落在田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天气变化,衬托出农民劳作的不易和艰辛。而“决破玉龙太清池,满浸万顷碧琉璃”则是诗人将劳动场景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相互融合,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汲井溉田民亦劳止歌以相之》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描绘农事劳作的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和内忧外患之后,逐渐走向稳定。然而,社会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百姓生活仍然艰辛。 作为南宋官员,程珌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农民汲井灌溉农田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的勤劳与艰苦。诗句中的“民亦劳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