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玉堂晓眺
当年银界隔鲸江,今日分明玉作堂。
不是琼林宫树密,也应白虎接明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的银白世界被浩渺的江海隔断,如今已变得清晰可见,如同玉砌的殿堂。那繁茂如琼林般的树木,若非宫苑深处,也应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白虎般的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银界:这里指银装素裹的世界,即冰雪覆盖的景致。
2. 鲸江:可能指长江,鲸江是长江的古称之一。
3. 玉作堂:形容建筑华丽,犹如玉石制作而成的大殿。
4. 琼林:可能是指皇宫中的花园或树木繁茂的地方。
5. 白虎:这里应指白虎殿,古代皇家宫殿的一种。
6. 明光:这里可能指太阳的光辉,或者借指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早晨站在玉堂上眺望的景象。首句“当年银界隔鲸江”,作者以“银界”来形容雪后的世界,用“鲸江”象征宽广的江河,形象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第二句“今日分明玉作堂”则将玉堂比喻为玉石构成的建筑,表现出玉堂的高雅与华美。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琼林宫树密,也应白虎接明光”,诗人以琼林和白虎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思。其中,“琼林”象征着皇家园林,而“白虎”则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重要元素之一,通常位于殿顶,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于皇家宫廷富丽堂皇之景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又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敬意,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霁玉堂晓眺》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程珌创作的一首描绘冬日雪后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未详。
在这个时期,程珌曾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是一位才学出众的政治家。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在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程珌虽然身居高位,却始终心系百姓,关注国家兴亡。他的诗歌作品大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通过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在创作《雪霁玉堂晓眺》时,程珌正在皇宫中的翰林院任职。当时,正值冬季,一场大雪过后,清晨的阳光下,皇宫内外银装素裹,美不胜收。程珌站在玉堂之上,眺望远方的雪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场雪后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