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龙池春草

标题包含
龙池春草
青春光凤苑,细草徧龙池。 曲渚交苹叶,回塘惹柳枝。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 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 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 岂比生幽远,芳馨众不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春的阳光照耀在凤苑之中,细细的草覆盖了整个龙池。 弯曲的水湾处,荷叶与萍叶交织在一起;曲折的池塘边,柳枝随风摇曳。 由于风的吹拂,它们开始茂盛起来,覆盖在岸边仿佛就要分离。 它们的颜色带着金色的光彩,平静地躺在堤坝上;它们的阴影连绵不断,随着玉树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日光洒在上面,使其显得浮华奢靡;波影在其间流动,使得参差斑驳。 这美景哪里是生长在遥远的地方,让人们都欣赏不到它那馥郁的香气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春:指春天的景色。 2. 光凤苑:形容凤苑的美丽景象。 3. 细草:指嫩草。 4. 龙池:古代皇宫中的一种池子,这里借指皇宫园林。 5. 曲渚:曲折的水滨。 6. 交苹叶:指水草交织的景象。 7. 回塘:曲折的池塘。 8. 惹柳枝:指嫩柳枝条随风摇曳。 9. 因风:依靠风力。 10. 苒苒:柔弱的样子。 11. 覆岸:覆盖岸边。 12. 离离:形容草木繁茂。 13. 金堤:指堤坝。 14. 阴连:指草木的阴影相连。 15. 玉树:形容美丽的树木。 16. 浮靃靡:形容阳光在水面上浮动。 17. 波影:水波的影子。 18. 参差:形容水面波纹的起伏变化。 19. 生幽远:指生长在偏僻的地方。 20. 芳馨:香气,这里指春草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龙池春草》是唐代诗人陈翊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景物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首联“青春光凤苑,细草徧龙池”,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春天的景象。“青春”和“细草”分别代表了春天的新生和生机勃勃,而“凤苑”和“龙池”则暗示了作者身处的环境和背景。 颔联“曲渚交苹叶,回塘惹柳枝”,描述了春天的水面景色。曲折的水边长满了苹叶,池塘边的柳树垂下了枝条。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植物的茂盛。随着春风的吹拂,草儿开始茂盛地生长,覆盖了河岸,仿佛要离开大地一般。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尾联“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从色彩、光线和水波等角度,深化了对春天的描绘。金色的堤坝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宁静而安详,玉树的阴影随着阳光的变化而移动。阳光在水面上漂浮,水波的影子也在闪烁跳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春天的美好与珍贵,使人们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池春草》是南宋诗人陈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左右。在那个时候,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陈翊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对时局深感忧虑。 陈翊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有抒发家国情怀的诗篇。然而,尽管才华横溢,陈翊在那个时代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倍感失意。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龙池春草》。 在诗中,陈翊通过对龙池春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仰。同时,他也以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既展现了陈翊的文采,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