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窗赋

标题包含
寒窗赋
虚室玲珑别有天,晦明每被物情迁。 几番黄叶送秋色,屡对青灯分夜烟。 隙小风尖鸣淅沥,纸轻雪急响清圆。 更阑人静疑无月,且与梅花借月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静的房间显得格外宽敞明亮,黑暗和光明常常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已经有过几次黄树叶飘落下来告别秋天,夜晚时分经常对着明亮的灯光分享烟雾。狭窄的缝隙中风声尖锐地响起,轻薄的纸张上落下的雪花发出了清晰的声音。到了深夜人们都已经安静下来,仿佛没有了月光,那就暂时和梅花一起借助月光入睡吧。
去完善
释义
《寒窗赋》是明代诗人陈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寒窗景象,表达了其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1. 虚室:指空无一物的房间。 2. 玲珑:形容物体精巧细致,这里用来形容窗户的形状和质感。 3. 别有天:表示窗户外的景致与室内有异,别有一番天地。 4. 晦明:指阴暗和明亮。 5. 物情迁:意思是景物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6. 黄叶送秋色:这句描绘了秋天树叶变黄的景象。 7. 屡对青灯分夜烟:这句话描述了在夜晚对着油灯和烟雾思考的场景。 8. 隙小风尖鸣淅沥:这句用尖锐的风声和小缝隙来比喻困境和挑战。 9. 纸轻雪急响清圆:这句话描述了雪花落在纸上的声音和景象。 10. 更阑人静疑无月:表示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似乎都消失了。 11. 梅花借月眠:借助月光观察梅花,表达对梅花的欣赏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寒窗赋”,描述了诗人眼中的冬日景象。首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空间,其中可见诗人的细腻情感。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对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窗赋》是明代文人陈翊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苦读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在创作过程中,陈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用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他在求学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坚韧。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陈翊正处于科举生涯的重要阶段,他深知科举取士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孜孜不倦地攻读儒家经典。在此期间,他的生活非常清苦,家道贫寒使他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但他从未放弃过求学之志。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科举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但陈翊依然坚定信念,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举考试是士人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径,许多学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忍受寒窗之苦。陈翊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首《寒窗赋》正是他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