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
客梦正无凭,喧呼睡不能。
月移篷背雪,人远岸头灯。
樯影浮寒水,篙声碎断冰。
狸奴浑未觉,余煖恋青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宾客纷扰不断,无法安睡。
月光洒在篷背上如白雪般皎洁,离岸边的人们远远望去,只见灯火闪烁。
船帆的影子漂浮在寒冷的水面上,船篙划过,击碎了冻结的冰块。
就连猫咪也没有察觉到这些声响,还沉浸在温暖柔软的青绫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客梦:离家在外者的梦。
2. 无凭:没有依靠,无所凭借。
3. 喧呼:喧哗的声音。
4. 篷背雪:指船篷顶上的雪。
5. 人远岸头灯:人在远离岸边的船上,看到岸上的灯火。
6. 樯影:桅杆的影子。
7. 寒水:寒冷的水面。
8. 篙声:撑船时竹篙击水的声音。
9. 碎断冰:打破冻结的冰块。
10. 狸奴:猫的昵称。
11. 余煖:残留的温暖。
12. 青绫:青色丝织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晓行时的所见所闻。首联“客梦正无凭,喧呼睡不能”,以“喧呼”一词开篇,传达出旅途中的热闹景象,而“无凭”则暗示了梦境的短暂和虚幻,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因环境喧闹而无法入睡的心情。
颔联“月移篷背雪,人远岸头灯”,通过对月亮、篷背雪和人岸头灯的描述,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景图。在这幅画面中,月光洒在篷背上,映照出雪景;远处的人家灯火明亮,为黑夜增添了一丝暖意。
颈联“樯影浮寒水,篙声碎断冰”,通过观察水面上的樯影和听见的篙声,描绘出江面上船只穿梭的繁忙景象。同时,这一联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寒冷天气的感受,表达了在寒冷冬日中行进的不易。
尾联“狸奴浑未觉,余煖恋青绫”,诗人以狸奴(即家猫)为主题,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在这里,诗人把猫比喻成自己,暗示自己在寒冷的旅途中依靠自身的余温去温暖青绫,表达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行》是南宋诗人陈翊所作的一首描绘清晨出行的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距离北宋灭亡不过几十年。此时的江南地区,虽然历经战乱,但依然保持了较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翊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原本是一位书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但多次应试未果。这使得他在面对现实压力的同时,也对个人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选择了将注意力转向自然和田园生活,从中寻求慰藉和力量。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一个文人墨客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命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陈翊的《晓行》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