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早愿风云会,那知岁月侵。
未应忘故步,已觉负初心。
蕙帐聊跧伏,天阍隔遽深。
且凭诗遣兴,往事任瓶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希望遇到好的机遇,谁知岁月的流逝无情。
不应忘记过去的路,已经感觉到辜负了初衷。
在山谷中安静生活,远离尘世。
姑且通过写诗来排遣忧愁,过去的事情就让它像瓶中之沙慢慢沉淀。
去完善
释义
1. "风云会":这里比喻难得的机会。风云:指艰难困苦的境遇。会:机会,际遇。
2. "岁月侵":指时间的流逝。岁月:时间;侵:渐渐逝去。
3. "故步":这里指旧时的境地。
4. "初心":最初的心意或意愿。
5. "蕙帐":指用蕙草做成的帷帐,多用于隐士的住处。
6. "聊":姑且,勉强。
7. "跧伏":形容像狗一样蹲着隐藏起来,这里表示隐居避世的意思。
8. "天阍":天宫的门,这里借指皇宫。
9. "遽深":意谓与皇宫的距离越来越远。遽:立刻,马上。深:远。
10. "瓶沉":用瓶中水渐沉喻往事湮没。
去完善
赏析
《遣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无奈。“早愿风云会”表达出诗人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但现实却是“那知岁月侵”,时间无情地流逝,年华老去,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两句“未应忘故步,已觉负初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初心未曾忘记,但却未能付诸实践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坚定地认为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另一方面却感觉到时光荏苒中已辜负了初心。
诗中的“蕙帐聊跧伏,天阍隔遽深”描绘了诗人虽有才华,却只能隐居乡村,与功名之路隔绝的现状。这里以“蕙帐”代指乡村生活,“天阍”则象征着官场的门径,但这两者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
最后两句“且凭诗遣兴,往事任瓶沉”则是诗人面对困境的自我慰藉。诗人以写诗来抒发情怀,借此逃避现实的困扰。然而他也明白,过去的经历如同水流入瓶,终究无法倒回,所以也只能任由它们沉淀在心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兴》是南宋诗人陈棣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感叹世事无常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大致与宋宁宗在位期间(1194-1224年)相符。
在这个时期,陈棣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饱受战乱之苦。宋朝国力衰微,北方边疆屡遭金兵侵犯,民生疾苦,政权不稳。而国内官僚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陈棣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这首《遣兴》表达了对于家国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创作过程中,陈棣借用典故和历史人物,如王粲、阮籍等,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江山依旧”来形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对国家稳定的渴望;用“烽火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此外,他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翻绿柳”“雨洗红莲”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