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馆中诸人游天竺分得香字
不到八年久,重来双鬓苍。
珠玑溅寒溜,笙磬咽风篁。
啼鸟千林晚,飞花一路香。
吾宗故庐在,立马傍残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未经历八载光阴,
重归故里已满头白发苍苍。
雨滴像珠宝般洒落,寒风簌簌,
翠竹间的音乐随风低吟。
傍晚时分,群鸟啼鸣回荡在密林之中,
飘散的花朵铺满一路馨香。
家乡故宅依然伫立在那里,
在夕阳下,我驻足凝望。
去完善
释义
1. "八年":此指诗人与朋友们最后一次游览天竺寺距此次已相隔八年的时光。
2. "珠玑溅寒溜":此处描绘了从天竺山涧中倾泻而下的水流击打石头发出如珍珠般晶莹的声响,水花四溅,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3. "笙磬咽风篁":风吹动竹林发出声音,仿佛是笙和磬(两种古代乐器)的声音被压抑在其中,形容环境的静谧和自然的和谐。
4. "啼鸟千林晚":描述傍晚时分,树林里的鸟儿纷纷鸣叫,传递出春天的气息。
5. "飞花一路香":花开花落,花瓣飘落在通往天竺寺的道路上,留下一路花香。
6. "吾宗故庐在":指诗人的宗族旧居还在原处。
7. "立马傍残阳":表示诗人停下马匹,站在夕阳下,思考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的无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天竺山的情景。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相隔八年再次重游的心情,岁月匆匆,双鬓已白。紧接着的四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珠玑溅寒溜”形象地描绘出山间瀑布的壮观景象;“笙磬咽风篁”则是以悦耳的音乐比喻风声穿过竹林的声响,使人心旷神怡。第五、六句以“啼鸟千林晚”和“飞花一路香”描绘出游赏时分绚丽的自然景观,既富诗意又富有生活气息。最后两句则借故地重游的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馆中诸人游天竺分得香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所作。林季仲(1178-1245),字岩夫,号云壑,南宋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他生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为著名学者、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见长,被誉为“江南才子”。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宁宗嘉泰至理宗宝祐年间(1201-1258)。这一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但由于蒙古势力的崛起,北方边患日益严重,国土沦陷,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林季仲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考取功名。后来,他在朋友们的推荐下,担任了一些地方官职,但由于正直敢言,屡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游历天竺寺的过程中,林季仲与友人一同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陪馆中诸人游天竺分得香字》。诗中,他通过对花香、鸟语、泉声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