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魏府君挽词

标题包含
魏府君挽词
霜露长悲陟岵人,见翁强健却酸辛。 家徒四壁知无恨,掌有双珠未是贫。 老去米盐浑不问,病来药石强相亲。 归从先垄平生志,松下应逢月色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季仲(1078年-1143年),字懿成,号竹轩,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林季仲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露水结霜时常常让人想起忧伤的离别,看到长辈们身体健康却仍然忧心忡忡。尽管家里贫穷,但是家人并无怨恨,因为他们手中紧握着的是珍贵的宝物——亲情和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中的琐事就不再去关心了,病痛来临时的护理才是重中之重。回到田园中去实现一生的愿望,在那松树下,相信能遇到美好的新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魏府君:指魏元若。元代太保郭子敬称之为魏府君。元末至正年间去世,由明朝参政林季仲为其撰写挽词。 2. 陟岵人:代指家中亲人去世。《诗经·小雅·陟岵》记述了诗人在行役期间登高望远,思念父母及兄弟之情。 3.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4. 双珠:此处比喻人才,表示魏府君家庭中还有值得倚重的儿子。 5. 老去米盐:指过问日常琐事,形容为官者关心民间疾苦。 6. 药石:药物和砭石,泛指治病的手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挽词中,作者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魏府君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怀念和哀痛之情。诗中的“霜露长悲”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于魏府君离去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的一生如同秋霜露水般短暂而凄清。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魏府君的乐观精神和家庭状况,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其中,“见翁强健却酸辛”一句传达了魏府君虽然年迈,但仍旧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徒四壁知无恨,掌有双珠未是贫”则揭示了魏府君虽家境贫寒,但他内心知足,不受物欲所困的品质。此外,诗人还借助于“老去米盐浑不问,病来药石强相亲”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魏府君为人正直、不求名利的精神风貌。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对于魏府君身后世界的期许。“归从先垄平生志,松下应逢月色新”意味着魏府君将回归故里,实现他一生的心愿,最终得到心灵的慰藉。总的来说,这首挽词以其深情的文字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把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魏府君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魏府君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季仲所作。林季仲生于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年少时便随父迁徙至福建,后来入仕南宋朝廷,历任州县官职,在政治生涯中颇为坎坷。 这首挽词是在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所作,当时林季仲被任命为江西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上任,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公事。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内部矛盾激化,党争愈演愈烈,林季仲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世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这首挽词时,林季仲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官场失意,家庭变故,让他深感世事无常。而魏府君的离世,更是触动了他对生死命运的思考。在这首挽词中,他以深厚的情感和精炼的笔法,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风云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