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感怀 其二
羽仗霓旌去不还,空余菊水照人寒。
至今山下无枯草,便是田家九转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舞的羽毛和霓虹彩旗离开未归,只留下菊花映照着寒冷的溪水。如今山下的草还未枯萎,这便是农家的良药。
去完善
释义
1. 羽仗霓旌:指神仙的仪仗。这里借指皇帝出行的排场。
2. 菊水:菊花盛开时的水面景象,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寒冷。
3. 枯草:喻指普通百姓生活困苦。
4. 田家:指农民家庭。
5. 九转丹:传说中的一种灵丹妙药,服用后可以治疗百病。这里借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农村的发展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羽仗霓旌去不还”描绘了皇帝和贵族离去后的情景,留下了空旷的场地和寒冷的菊花;紧接着“空余菊水照人寒”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现象,表达出诗人对贵族离去的落寞之感。而“至今山下无枯草”则强调了山下的景色依然美丽,无论贵族是否离去,自然景色仍然不变;最后“便是田家九转丹”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没有了贵族的繁荣,农民们依然能过着幸福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秋日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面——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人们都能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郊行感怀 其二》是南宋诗人林季仲创作的一首抒发感慨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7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战乱频繁、民生凋敝之时。
在这段时间里,林季仲曾任官职,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他在官场生涯中,深感自己壮志难酬,抱负难以实现,故而常常借游山玩水、抒发感慨之机,寓情于景,表达心中的忧虑和无奈。在这首《郊行感怀 其二》中,他通过描绘郊外风光、倾诉内心感受,抒发了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压境、国土分裂的历史背景下,林季仲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安危的士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在游历祖国山河时,他将个人遭遇与民族危亡紧密相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