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楙南挽词
新诗寄我五年前,读向寒窗倍黯然。
自古伊优多得志,如君疏直竟谁怜。
去凶何愧如行父,深诋那知中咸宣。
游世若为能远过,试收清泪问苍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诗寄给我的第五年,我在寒冷的书房里阅读它,心情无比黯淡。自古以来,那些虚伪圆滑的人都能够得志,像你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又有谁同情和关爱呢?为了除掉那些凶恶之徒,我不必感到惭愧,因为我知道这是真正的正义。但是深入地指责他人,却很难得到大家的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如何才能不被世俗所困扰,尝试着擦干眼泪,向上苍询问答案吧。
去完善
释义
1. 林楙南:即林季仲,南宋诗人,字冠之,号林楙南。
2. 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
3. 新诗寄我五年前:指林季仲在五年前寄给我他的新作诗歌。
4. 读向寒窗倍黯然:我在寒冷的窗前阅读这些诗篇,心情格外沉重。
5. 伊优:这里指奸佞小人。
6. 疏直:这里指正直的人。
7. 如行父:形容品行高洁之人。
8. 深诋:猛烈地攻击。
9. 中咸宣:这里指中书舍人咸宣。
10. 游世:参与世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通过表达诗人与逝者的深厚友谊,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诗歌以逝去的朋友林楙南为主题,从他与诗人的交往、性格特点以及他的离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描绘。首先,诗人回忆了朋友寄来的诗句,这些诗句让诗人感受到了朋友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随着朋友的离去,这种情感却变得愈发强烈,令人黯然神伤。接着,诗人提到社会上有很多像伊优那样的人得以成功,而像朋友这样正直、坦诚的人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对比凸显出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朋友的一些事迹,如他曾经勇敢地抨击邪恶,却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目的。最后,诗人感叹世事无常,希望自己能够坚强面对朋友的离去,拭去泪水,仰天长问,寻找内心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世道的无奈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楙南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一首悼亡诗,创作于公元1180年左右。这个时期,林季仲因为其才学和人品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学博士,但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遭贬谪。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文化圈。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士人阶层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也日益重视。同时,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生存状态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林季仲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深受时代的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首《林楙南挽词》中,他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了故友林楙南的离世,表达了对逝者才华和品德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共同面临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