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宋待制晚春书怀
春事何曾解有穷,枝头寻觅漫匆匆。
去来燕认谁家户,开落花因一夜风。
万古英雄残照里,半生勋业醉魂中。
骚人往往多诗瘦,却怪老夫颜色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故事从来没有终结,我们匆忙地在树枝上寻找着它。
飞来飞去的燕子不知道该停在哪户人家,花瓣在夜风中纷纷扬扬落下。
千古的英雄们都已消失在夕阳之中,半生的辉煌只能沉醉于心灵深处。
诗人们总是为了创作而消瘦,但奇怪的是我脸上却依然红润光泽。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内容作诗回应。
2. 宋待制:指宋朝的一位官员,这里可能是指宋朝文人宋祁。
3. 春事:春天的景物或活动。
4. 有穷:有限度。
5. 漫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6. 去来燕:飞往各处的小燕子。
7. 谁家户:不知道是哪家的人家。
8. 开落:开放和凋落,这里是指花开花落。
9. 一夜风:形容一夜之间的大风。
10. 万古英雄:历史上所有的英雄人物。
11. 残照:夕阳的余晖。
12. 半生勋业:半生的功业和成就。
13. 醉魂中:醉酒后的神志不清。
14. 骚人:诗人。
15. 多诗瘦:因为写诗过多而消瘦。
16. 却怪:反而责怪。
17. 老夫:老人自称,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18. 颜色红:脸色红润。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春事”开篇,旨在传达春去秋来的恒常循环,看似无解的循环和春花的烂漫形成对比,表达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以及对人世的洞察。接下来的四句分别通过描写燕子、花落和风吹,展现了大自然的繁复多变与世事的无常,呼应了首联的春去春来。而由花谢花开而引发的岁月无情、功名如梦幻之感,在颈联中被揭示出来。此处,诗人以“英雄”、“勋业”自嘲,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深深的哀伤。尾联则通过“骚人”的清瘦和自己的红润,展现了自己虽感慨于人生的曲折,但仍保持达观的心态。整首诗,从自然现象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宋待制晚春书怀》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晚春时节。在诗中,林季仲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在诗人的创作时期,即南宋晚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国、蒙古等外族势力对南宋边疆的侵扰不断加剧,国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尽管如此,南宋社会仍然保留着一定的文化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下,以诗歌为寄托,表达他们对人生、理想以及国家命运的思考。
身为南宋官员的林季仲,一生在官场浮沉,经历了多次宦海风波。他曾担任过州郡官员,也曾在朝中担任侍读学士等职。然而,在国家危亡之际,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充分实现。在这首《次韵宋待制晚春书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