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居士挽词
君家多隐德,自昔赋闲居。
不用毛锥子,甘乘下泽车。
李衡千树橘,范琰一园蔬。
夫妇仍同穴,乱离谁似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家有很多高尚的美德,自古以来就过着悠闲的生活。
不需要毛笔和纸张,就能过上平凡的日子。
就像李衡的千棵橘子树,范琰的一园蔬菜。
夫妻仍然可以相守在一起,即使在混乱和离别中,也没有谁能像他们这样幸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潘居士:即潘某,可能是诗人的友人或者是一位隐士。
2. 林季仲: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3. 君家:你的家族或家庭。这里指潘居士的家。
4. 多隐德:有很多隐逸的德行。隐德,指隐逸之士的美德。
5. 自昔:自古以来,表示时间久远。
6. 赋闲居:过著闲适的隐居生活。赋,即“使……有”的意思。
7. 不用毛锥子:不使用毛笔,意指不追求功名。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8. 甘乘下泽车:甘愿乘坐简陋的车辆。下泽车,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
9. 李衡千树橘:典出三国时东吴官员李衡的故事。他在荆州种了一千株橘子树,去世后留给了家人。这里用来比喻潘居士家中产业丰富。
10. 范琰一园蔬:范琰是南朝宋时的隐士,他在家中种植了一个菜园。这里用来形容潘居士家中的田园生活。
11. 夫妇仍同穴:意思是夫妻死后仍然同葬一个墓穴,表示他们感情深厚。
12. 乱离:指战乱和流离失所。
13. 谁似渠:谁像他们这样呢?渠,指潘居士和他的妻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诗人通过对潘居士生平的回顾,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惋惜之情。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潘居士的家庭背景、生活态度以及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对比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诗人强调了潘居士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坚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潘居士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季仲所作的挽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林季仲经历了从少年到成年的蜕变,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低谷期,北方被金国侵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学却迎来了高峰,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这样背景下,林季仲通过对潘居士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生死有命的感慨。他在诗中写到:“为问霜风老柏枝,岁寒应有人知”,表达了作者对潘居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深深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