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 其二
白头羞见尊前烛,頳颊深凭瓮里春。 不分落梅纷似雪,更兼疏雨细如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季仲(1078年-1143年),字懿成,号竹轩,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林季仲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满头白发不好意思面对面前的蜡烛,通红的脸颊深陷在酒缸中。梅花落下纷纷扬扬如同雪花,再加上细雨绵绵如同尘埃般细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白头"指年纪大,满头白发的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嘲自己的年龄。 2. "羞见"表示害羞、不敢面对的意思。 3. "尊前烛"是指酒宴上用来照明的蜡烛。 4. "頳颊"意为脸红,"赪"是红色的古字。 5. "深凭"表示深深地依靠着。 6. "瓮里春"是指酒坛里的美酒。 7. "不分"是不分辨的意思。 8. "落梅"是指梅花凋谢,这里可能指的是白雪覆盖的梅花。 9. "纷似雪"是说落下的梅花像雪一样纷飞。 10. "疏雨"是指稀疏的雨点。 11. "细如尘"形容雨点非常细小,就像灰尘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林季仲所作的《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的第二首,描绘了诗人在雪后小雨中的所见所思。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首先,“白头羞见尊前烛”一句,诗人以“白头”自比,表达了年老的自己对于岁月的感慨。同时,“尊前烛”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白头”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时光的珍视。 接着,“頳颊深凭瓮里春”一句,诗人以“赪颊”来形容自己的脸,表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有些羞涩。而“瓮里春”则象征着美酒,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并不沉重,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喜悦。 然后,“不分落梅纷似雪,更兼疏雨细如尘”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落梅”与“雪”以及“疏雨”与“尘”,展现了雪后小雨的美丽景色。这种美丽的景色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后小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同时,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时期,也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诗的创作期间,林季仲的宦海生涯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佳绩,但并未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相反,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至地方。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始终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林季仲通过对雪后小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在诗中写道:“檐花细细坠帘旌,圃柳依依隐路岐。千里江南春色好,东风吹破万峰梨。”这些诗句充满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生冷暖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