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康朝挽词
意气平生百不伸,一麾晚出守宜春。
功名到此当言命,才术如公岂后人。
庭集鹓雏知有种,盘堆苜蓿未全贫。
江寒木落悲无那,诗寄蓬窗墨尚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生的抱负未能施展,晚年只能出任小小的宜春太守。
面对这样的功名,只能说这是命运的安排。才华横溢的你,怎会输给其他人呢?
在朝廷中,贤能之士纷纷聚集,贵族气息不言而喻;家道虽未富甲一方,但也绝非贫贱之人。
寒冷的季节里,树木凋零令人悲痛,我将此诗寄往您那简陋的居室,希望墨迹依然新鲜。
去完善
释义
1. 薛康朝:人名,生平不详。
2. 挽词: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此处可能是悼念薛康朝的。
3. 林季仲:宋朝文人,字无逸,号空山子,宁德人。
4. 意气:意志与气概。
5. 平生:指一生;平素。
6. 百不伸:形容始终无法施展抱负或才能。
7. 一麾:挥动一下旗帜,这里借指担任地方官员。
8. 晚出:晚年出任。
9. 宜春:地名,即今江西省宜春市。
10. 功名人言命:古人认为功名是命运的安排,并非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
11. 才术:才智与技能。
12. 如公:像你这样的。
13. 岂后人:哪里会输给其他人。
14. 庭集鹓雏:比喻文人才子聚集。
15. 种:指基因、遗传。
16. 盘堆苜蓿:苜蓿为豆科植物,一般用作饲料,这里用以描述生活简朴。
17. 未全贫:尚未完全贫困。
18. 无那:无奈。
19. 诗寄蓬窗:将诗作寄给友人。
20. 墨尚新:墨迹仍然新鲜,表示刚写不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薛康朝的缅怀和悼念,表达了对他生前身后的崇敬与惋惜之情。首句“意气平生百不伸”表现了薛康朝一生的豪放不羁,然而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第二句“一麾晚出守宜春”说明他在晚年时得到了出任宜春太守的机会,但仍然没有实现他的抱负;第三句“功名到此当言命”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认为功名到了这一步只能说是命运使然;第四句“才术如公岂后人”则是对薛康朝才华的赞美,虽然命运不公,但他的才能无人能及;第五句“庭集鹓雏知有种”描绘了诗人家庭环境的美好,暗示他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第六句“盘堆苜蓿未全贫”表示虽然生活清苦,但并未陷入贫困;最后两句“江寒木落悲无那,诗寄蓬窗墨尚新”通过描绘秋天江水寒冷、树木凋落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诗人的无尽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薛康朝的深情厚谊和哀痛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康朝挽词》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悼念亡友薛康朝的挽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8年)。
在这个时期,林季仲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与薛康朝关系深厚,志同道合,经常一起探讨学问,抒发胸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薛康朝不幸病逝,令林季仲悲痛不已。为了悼念这位挚友,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挽词。
当时,宋朝政治日益腐朽,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士人知识分子纷纷选择隐居或投身科举,寻求人生的出路。林季仲和薛康朝都是这个时代的有志之士,他们寄情山水,关心民生,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世事难料,薛康朝的离世让他们的梦想破灭,也让林季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探索人生真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