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泛舟康侍郎有诗次韵
弹压湖山有主人,我如鸿雁亦来宾。
连云岛屿参差见,过雨林塘取次新。
霜橘似夸千户富,雪梅欲放一枝春。
酒醒月落愁无那,听彻残更断晓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美丽的湖泊与山间,有人主宰着一切,而我就像一只鸿雁,也是这里的客人。
云彩映衬下的岛屿若隐若现,雨水滋润过的树林和池塘呈现出新的生机。
霜冻过的橘子似乎在炫耀它的丰富,雪中的梅花仿佛要绽放出春天的气息。
酒醒了,月亮落下,我的忧愁无法消除,只能听到深夜里那些无尽的哀伤。
去完善
释义
1. 弹压:压制;抑制;掌控。
2. 湖山:湖泊山岭,此指西湖美景。
3. 有主人:有人在主持局面。
4. 如...亦...:表示比喻,如“我”像鸿雁一样也是来拜访的客人。
5. 连云岛屿:靠近云端的小岛。
6. 参差:不齐的样子。
7. 过雨:下过雨后。
8. 林塘:树林与池塘。
9. 取次新:很快就变得崭新。
10. 霜橘:经霜后的橘子。
11. 千户:很大的家庭或者庄园。
12. 雪梅:白色的梅花。
13. 一枝春:象征春天的一枝梅花。
14. 无那:无法控制。
15. 听彻:听完。
16. 残更:深夜。
17. 断晓闉:天明时的嘈杂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林季仲描绘他在一次同舟泛游中,与赵守(一位官员)及康侍郎的唱和之作。诗人以客自居,表达了对湖光山色的欣赏和对主人的赞美之情。全诗构景繁复,色彩丰富,以“弹压湖山”形容主人翁的气势和地位,同时又通过比喻自己为“鸿雁”表达作客之情。
诗人沿途所见景观亦极富变化:先是连绵起伏的岛屿;后又经过雨后初晴、绿意盎然的林塘。这些都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留恋。紧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霜橘”和“雪梅”两种极具特色且分别代表秋冬春季节的景象,给人一种时空交织之感。
最后两句,诗人酒醉之后在月色下消愁,但愁绪难以消除,只能听到钟声回荡在拂晓时分,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心境。整首诗笔触细腻,情感深挚,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赵守泛舟康侍郎有诗次韵》,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季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当时正值宋朝时期。在这一年里,作者林季仲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期。他在科场上屡试不第,官场生涯也颇为不顺,因此他的心情十分苦闷。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面临着外患内忧的困境。北方的金国对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十分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了隐逸山林,以诗酒自娱,以此逃避现实的纷扰。
林季仲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赵守和康侍郎泛舟湖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中的他处境艰难,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