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龙湫宿寿昌竹轩
晚驱羸马下层丘,路转寒塘忆旧游。
半夜雨声碎庭竹,更疑飞沫溅龙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我驾驭着瘦弱的马儿来到了山脚下,山路蜿蜒,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游历。夜深了,突然传来阵阵雨滴敲打着庭院中翠竹的声音,仿佛是那山涧瀑布的水珠飞溅到我的耳边。
去完善
释义
1. 晚驱羸马:指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匹行进。
2. 下层丘:指下山丘的斜坡。
3. 路转寒塘:路上的转弯处有一个寒冷的水塘。
4. 忆旧游:回忆起过去在此地游玩的经历。
5. 半夜雨声:半夜时分下雨的声音。
6. 碎庭竹:指雨滴打在庭院里的竹子上的声音。
7. 更疑飞沫:更加怀疑是飞溅的水沫。
8. 溅龙湫:这里指的是瀑布的景象,龙湫是中国古代对大型瀑布的一种称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游览大龙湫、夜宿寿昌竹轩为线索,通过描绘沿途所见及夜间的声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昔日游历的回忆。“晚驱羸马下层丘,路转寒塘忆旧游”两句展示了诗人在暮色中骑着瘦弱的马匹下山,途经寒冷的池塘时,勾起了对往昔旅行的回忆。这种画面感强烈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半夜雨声碎庭竹,更疑飞沫溅龙湫”则通过对雨声和竹子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诗人用“碎庭竹”来形容夜晚雨水敲击竹叶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雨滴落在竹子上的情景。紧接着,他提到了“更疑飞沫溅龙湫”,即暗示了在静谧的夜晚,他还听到了远处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这一意境使整首诗更为生动和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游大龙湫宿寿昌竹轩》,作者是南宋文人林季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具体来说是宋光宗时期(1190-1194年在位)。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金兵入侵之后的动荡时期。然而,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关注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作者林季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戍楼、赠答送别等多个方面。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游览大龙湫瀑布的情景,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