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酬高仲贻见赠
杖藜谷口伫归云,生理萧条一葛巾。
未敢轩眉焚芰制,更期晚节伴霜筠。
江山约我盟犹在,风月于人意自新。
木落寒林水清浅,小桥共看雪梅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山谷口的我倚着手杖看着那片云彩,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生活的萧瑟如同一方头巾般单薄。我不敢扬起眉毛去焚烧那些美丽的衣物,因为我希望能在晚年和这些如翠竹般的品格共度。那江山的约定就像一份契约一样仍然在我心中,那些风月的美好总会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当树木落下叶子,寒冷的冬天来临,清澈的小溪变得更加平静,我们在小桥上共同欣赏着那美丽的雪景,期待着春天的梅花重新绽放。
去完善
释义
1. 杖藜:倚仗着藜木拐杖。
2. 谷口:山谷入口,此处指代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
3. 归云:浮云、云朵飘动。
4. 生理:生活状况。
5. 萧条:贫困潦倒,经济困乏。
6.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指代隐居者。
7. 未敢轩眉:不敢扬眉吐气,表示谦虚态度。
8. 焚芰制:烧毁荷制衣,寓意断绝对名利地位的追求。
9. 晚节:晚年时。
10. 霜筠:经霜的竹子,意指坚韧的品质。
11. 江山:祖国的大好河山。
12. 盟:约定。
13. 风月:风花雪月的美景。
14. 于人:对人们而言。
15. 意自新:心境自然变得美好。
16. 木落:树叶凋落。
17. 寒林:秋冬季节的树林。
18. 水浅:河水较浅。
19. 小桥:小型桥梁。
20. 雪梅春:雪中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用前韵酬高仲贻见赠》是宋朝诗人林季仲所作,全诗以田园隐逸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描绘了诗人在山谷口等待归云的情景,通过“杖藜”、“生理萧条”和“一葛巾”等词语展现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颔联则表达了诗人不愿追求名利,更愿意与高仲贻这样的朋友共度晚年的愿望。颈联中,“江山约我盟犹在,风月于人意自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尾联则以“木落寒林水”和“小桥共看雪梅春”的场景描绘,呼应了开篇的隐逸主题,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心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前韵酬高仲贻见赠》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在这首诗创作的年代,林季仲正值中年,曾任官职,颇有政声。然而,他一生并未飞黄腾达,曾多次被贬谪外放。这可能与他的性格和时局变化有关。尽管生活波折不断,林季仲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心。他与高仲贻的交往亦表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这是他们在诗歌交流中的共同语言。
在这个时代,科举考试制度已经较为成熟,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的交流和互动,也催生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林季仲和高仲贻之间的唱和之作,即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